在重组大潮中,苦心经营者屡屡不得其法,无心插柳的东风却常有意外收获。近日,记者获得确切消息,由于筹备中的裕隆纳智捷项目遭遇困境,东风已受邀插手,前期将入股20%。未来纳智捷将纳入东风的版图,成为东风系的一个成员。
东风得手
“入股纳智捷是母公司东风公司与台湾裕隆正在深入商讨的事。”东风集团股份公司董秘胡信东表示,目前详情还不清楚,也不清楚具体的收购价。
记者了解到,东风将通过东风杭州汽车公司的名义出资,从浙江中誉集团手中收购纳智捷20%的股份。收购后纳智捷的股比情况是:裕隆50%、中誉30%、东风20%。
纳智捷是浙江中誉与台湾裕隆汽车集团于2008年启动的一个合资项目,计划总投资46亿元,设计产能24万辆,将生产台湾裕隆自主创立的“纳智捷”品牌汽车。按照计划,首款车将在明年10月前问世,是一款2.0升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的SUV,接下来的产品还有MPV、轿车等。
然而,从去年以来,国家产能控制收紧,纳智捷项目迟迟未能获批。在此情况下,浙江中誉的热情慢慢降温,双方约定的投资额大打折扣。看到项目冷却,急于上马轿车项目的杭州市政府非常焦急。
“杭州方面几次来到东风公司,专门洽谈这个问题。”内部人士透露说。由于与东风在东风杭汽项目有过合作经验,而且裕隆也是东风的合作伙伴,杭州方面想到了邀请东风出马,借助东风影响力敲定纳智捷项目。
几次接触后,东风给予了肯定的答复。知情人告诉记者,东风杭汽这个企业长期经营不善,东风希望顺水推舟挽救这个企业。东风杭汽以生产高中档客车和客车底盘为主,同时生产中、重型载货汽车和专用汽车系列,年生产能力为3万辆。近年来,该公司销路不畅,市场份额日渐萎缩。
6月15日,东风公司与杭州市政府、裕隆签署“东风杭汽改革重组”战略合作协议,协议将“东风入股纳智捷”纳入到东风杭汽的改革重组事宜中,未来纳智捷乘用车将利用东风杭汽的闲置产能,在现有的工厂内生产。
裕隆失意
东风入股,意味着裕隆一多年的战略意图大打折扣。
2008年初启动纳智捷项目时,裕隆对外表示,希望打造中华民族车,在政府资助扶持和政府采购上,获得更多优势。更实际的意图是,裕隆要建立在内地的根据地,并借助大陆市场壮大其自主品牌。
在与浙江中誉的合资中,双方约定50:50的股比,经营管理权和销售网络搭建由裕隆负责。然而,强势的东风进入后,情况必然发生变化。在情况类似的东风悦达起亚项目中,东风同样只是小股东,却拥有很强的话语权。
引进东风,在裕隆看来实在是不得已的举措。裕隆一位高层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透露,国内鼓励兼并重组,控制产能,使得纳智捷项目获得批准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在此情况下,只能寻求重组,与现有工厂联合。
这番话道出了裕隆心里的苦涩。数年来,没有技术,没有车型的台湾裕隆已渐渐被边缘化。六年前,裕隆和东风合资的广州风神被重组为东风日产,裕隆仅成为花都风神工厂的股东;2006年,三菱入股东南,使得裕隆拥有的股份减少为25%。裕隆本希望在浙江项目上打造出自主品牌概念,找回自尊。然而,东风入股后,这个想法只能搁置。
中誉淡出
事实上,一个因素促成了东风入股纳智捷——浙江中誉集团有意淡出整车领域。
“最近我们收购了武汉中誉,用来生产微车。”在6月初的一次采访中,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周文杰如此透露。据悉,东风已通过东风渝安收购武汉中誉现有占地450多亩的生产厂房和设备,用于生产自主品牌的微型汽车。
周文杰解释说,一年前估计到微车市场还是有相当的成长空间,而原有产能比较吃紧,所以通过收购来实现产能的增长。
武汉中誉是浙江中誉在武汉设立的公司。2003年,该公司收购武汉万通的生产设备和许可证目录,生产改装的奔驰商务车。沌口开发区人士对记者称,中誉进来时,曾想达到15万辆的产能。然而,15万辆的产能迟迟未能实现。改装奔驰始终只是订单式生产。
认识到“造车是个无底洞”的武汉中誉在2008年初开始寻求出售,并把生产线搬到杭州继续生产改装奔驰。经过一年多的运作,武汉中誉终于被东风收购,目前武汉中誉的字眼在浙江中誉的网站上已完全被删除。
搬到杭州后,中誉的汽车业务依然不见起色。中誉汽车推广部人士称,去年仅销售改装奔驰500辆,但其产能有3万辆。
巨大的投入和经济危机让中誉集团想到了全面淡出整车项目。记者注意到,“东风杭汽改革重组”合作协议签署仪式上,中誉集团的人员并没有出现,浙江省和杭州相关官员在发言中对中誉也只字未提。(杨开然)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