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运动”加剧汽车产能过剩 对谁都不利?——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财经中心

“造车运动”加剧汽车产能过剩 对谁都不利?

2010年09月16日 14:42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9月上旬在天津举办的2010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指出,在地方政府推动下,国内汽车企业的快速扩张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风险,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坚决抑制。

  汽车业内一些人认为,对汽车产能过剩的担忧没有必要。还有一些学者则认为,即使真的汽车产能过剩,纠正产能过剩也要靠市场而不是靠政府。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此轮“造车运动”的主体是地方政府,根本不是市场行为,而是对市场的严重扭曲。非市场行为,市场怎么可能纠正得了。

  汽车产能过剩风险确实存在

  目前国内汽车产能基本能够满足需求,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但是,现在不过剩不等于未来几年不过剩。

  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再次井喷,对未来车市的过分乐观,导致一些车企制定了过高的发展目标,动辄年产数百万辆。

  汽车工业产业链长、带动性强,大规模发展汽车工业,成为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的重点。目前国内有27个省、市、自治区在造汽车,各地都把汽车列为支柱产业。在利益驱动下,各地的汽车规划产能被盲目抬高。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国内在建和规划的汽车产能,加上现有产能,到2015年将达到3000多万辆。而据预测,2015年国内汽车需求量加上出口,顶多2500万辆,届时最少有500万辆汽车产能放空。

  对国内汽车需求不能过高估计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能源和土地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中国不可能像美国那样人均一辆车,那样全世界的石油都供应不起,中国也没有那么多的土地用来修路和停车。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第一大汽车市场。随着大量汽车进入家庭,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带动了消费水平升级,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但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加重了空气污染,加剧了交通压力。汽车保有量的迅速扩大,给我国能源供给、道路交通、环境质量带来了极大压力。

  清华大学的专家研究认为,中国土地上可以承载的汽车极限是1.5亿辆。有人认为这个目标有些保守,应该可以承载两亿辆汽车。

  截至2009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6200万辆(不含农用车),估计今年年底可达7400多万辆。按照工信部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两亿辆。未来十年新增一亿多辆汽车。

  有专家认为,中国新车销量在到达年产销2000万辆的顶点后,就会回落,维持在每年1600万辆到1700万辆的水平。并不像有些汽车企业所估计的那样,每年国内新车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

  汽车产能过剩对谁都不利

  汽车产能过剩是一个全世界的问题。美国汽车产能曾严重过剩。在金融危机冲击下,美国汽车市场大幅下滑,工厂关闭,工人失业,美国汽车三大两家破产重组。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美国汽车产能过剩的问题才得到有效调整。

  有人说,产能过剩导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汽车厂家会大幅降价促销,消费者可以买到更便宜的车。但是,这种降价促销的恶性竞争,最终会影响到汽车的质量和品质,受害的还是广大汽车消费者。

  汽车主机厂要降价,就压零部件供应商降价,供应商没有利润可赚,就克扣工人工资。工人不堪虐待,就爆发冲突。这种恶性循环,只能毁了中国汽车工业。

  一个良性发展的汽车产业,必须保证每个环节都有合理的利润,否则产业链一定会断掉。而产能过剩必然带来恶性竞争,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但不利,而且会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地方政府推动“造车运动”

  从去年开始,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国内正在出现新一波疯狂的“造车运动”。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拉来汽车项目,不惜免费提供土地,提供贷款,甚至给予各种各样的财税优惠。给地一给就是几平方公里,甚至十几平方公里。正道江淮合资汽车项目,八字还没一撇,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就预留了10至12平方公里土地,还承诺在税收方面提供最大优惠。

  许多地方政府盲目给汽车企业下指标、定任务,主导企业的发展规划。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造车运动”越演越烈。

  几年前,国内也出现过一波“造车运动”。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受连续两年国内汽车市场“井喷”行情的鼓舞,外行投资造车热情十分高涨。冰箱、洗衣机、空调、手机、电池,乃至化工、烟草、酿酒等行业纷纷杀奔汽车业,人们称之为“造车运动”。可是好景不长,受到国内车市深度调整和国家采取宏观调控政策影响“造车运动”很快灰飞烟灭。

  国家有关部门发出汽车产能过剩的预警,并将采取措施坚决抑制,十分及时和必要。只有通过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才能避免汽车产能严重过剩的风险,才能保障中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真正从汽车大国转变为汽车强国。(记者 张毅)

参与互动(0)
【编辑:赵婕】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