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专家贾新光认为,一汽、上汽乃至东风、长安,已经制定了完整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计划,仰融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不可能对上述汽车企业产生吸引力;而上述汽车集团体量庞大,作为行业领军,即使与仰融合作,必然强调控制权。而选择江淮,仰融可以规避话语权分歧。
“另外,通过江淮,仰融可以规避法律身份尴尬,很多政府公关自然可以交给江淮去做;而江淮则可以通过正道获得不同于丰田、本田的新能源技术,不但未来可以规避日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的专利垄断和专利费,更可以加速江淮轿车事业的进步。这一点上,或许是仰融特别吸引江淮的地方。”贾新光说。
不确定因素
尽管落地成功,但仰融的归国造车计划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的一位专家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正道公司本身没有新能源技术储备,所有技术均来自于国际合作与购买,这仍是当初中华轿车的(开发)思路。要知道汽车技术可以购买一时,但不可能永远购买。而且就技术而言,购买使用之后,后续的针对性改进非常关键,从这一点上说,仰融的思路似乎不太合乎科研常规。”这位专家表示“仰融与江淮的合作前景尚待进一步明朗”。
而中信建投的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指出,技术购买永远不可能买到最好的。仰融在国内做新能源轿车,虽然是合资合作,也不可能走低端路线,因为低端不赚钱,仰融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就必须时刻保证对投资者的利润回报率处于一定水平;而顶尖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国外任何一家公司都一定会进行战略性保护,不会外卖。因此,未来正道和江淮还是难以绕开自主研发,而自主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资。
“仰融出走海外的8年,是国内汽车发展最快的8年。如今的汽车市场环境和行业均已发生巨大变迁,市场可以投机的空间机会越来越少,新能源领域也绝不是低门槛。”这位分析师说。
2002年5月,与辽宁省有关方面因华晨汽车产权发生龃龉后,仰融出走美国。2002年10月,辽宁省检察院以“挪用资产”向仰融发出“批捕令”。尽管时过境迁,但从程序上来说,案件仍未终结。
“仰融身份不‘洗白’,做任何事首先名不正言不顺,只能隐在幕后,这是政治风险;同样,做新能源汽车,除了资金就是技术,仰融的财技大家有目共睹,但技术有多少需要打个问号,这是技术风险。”上述分析师说,“据我所知,原本签署整车开发和设计协议的乔治亚罗公司今年6月份已经终止与其的合作。”
而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调查,6月初仰融团队在北京召开的投资移民招商会,原本计划两年内于国内实现融资35亿美元,为7000人达成投资移民,但是至今应者不多。
“这是资金链风险。”国信证券的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指出,“在资本市场上如果没有实体经济做支撑,任何上市公司都难逃‘玩空手道’的嫌疑。仰融在香港虽然有上市公司,但在大陆缺少像样的实体经济,其移民募资噱头必然大打折扣。”对正道宣布在2010年底前,在国内完成对国内4家A股公司的收购谈判,“尚且需要拭目以待。”
根据正道汽车CEO王川涛对外界披露的一份没有时间节点的“造车计划”,正道将在美国投资100亿美元,建成300万辆产能的整车生产基地;在中国将打造300万台发动机和100万辆整车产能基地。
“现在建一条年产15万~20万辆的产能的轿车生产线,全部投资起码不能低于20亿元人民币。仰融这么庞大的造车计划,没有近1000亿元人民币的基础投资,很难支持。”上述国信证券分析师这样评估仰融的计划。 (记者 葛轩)
参与互动(0) | 【编辑: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