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业绩增长迅猛 福田汽车全球化进程加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上半年业绩增长迅猛 福田汽车全球化进程加速

2010年08月13日 09: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8月13日电 2010年上半年福田汽车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业绩创历史新高。1-6月份实现整车销售37.11 万辆,同比增长29.4%。其中重卡产销5.93 万辆,同比增长85.8%;轻卡28.9万辆,同比增长21.4%;轻客1.26 万辆,同比增长21.7%;大中客车2013 辆,同比增长74.3%。

  前几年,提到福田汽车,很多人都会把它直接和轻卡联系在一起。但如今的福田汽车早已今非昔比。从福田汽车上半年闪亮的成绩单中我们不难看出:福田早已不是当初那个轻卡一家独大的企业,其旗下欧曼、欧V、奥铃、迷迪等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已逐步成为带动福田汽车销量和业绩增长的主要力量。目前福田汽车共有十大品牌,它们共同成就了福田汽车300多亿元的品牌价值。

  由于2009 年下半年以来的宏观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有力支撑了物流运输的增长,从而刺激了对重卡产品的需求。因此,在福田汽车今年上半年的几大增长极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其旗下的欧曼重卡:上半年产销达5.93 万辆,同比增长85.8%。其中,3月、4月、5月福田欧曼重卡单月产销连续超过1 万辆,已经达到了产能上限。可以预期的是,如果产能允许,福田汽车今年上半年的重卡产销将超过7万辆。据悉,福田目前正在怀柔建设欧曼重卡二工厂,设计产能为8万辆,投产后福田欧曼重卡将给福田汽车的整体发展贡献更多的销量和利润,而与此同时,福田欧曼品牌在中国重卡行业中的地位也将再度提升。

  战略眼光超前 结构性竞争力凸现

  战略是公司的灵魂,清晰的战略能引领公司的跨越式发展。福田汽车能够取得辉煌的业绩与前瞻性的战略决策密不可分。

  经过十几年的实践,福田汽车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战略管理架构,并引入了商业价值发现技术,丰富了公司战略的内涵。福田汽车的战略管理独具科学性和创新性,其战略体系包括公司战略、业务战略、职能战略三级,各级战略之间互相协同,共同保障了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与此同时,福田汽车的战略安排不仅包括了与汽车产业周期相匹配的10年规划、5年计划,还包括更为具体的2年预算、年度作业计划推进等,这确保了战略与运营的有效衔接。

  福田汽车每一次战略决策都是在深刻洞察和准确判断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践证明福田汽车的战略设计是科学而富有远见的。正是在一系列有效战略的指引下,福田汽车总能实现对细分产业切入时机的准确把握,对市场判断的高度准确,以及对有效资源的合理利用。

  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开始以后,国内企业鲜有预测到这场美国发起的金融危机能够蔓延全球,但是福田汽车却审时度势,通过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果断提出了“从战略增长走向能力增长”的举措;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福田汽车又明确提出了“内涵增长、结构调整、全球化”的经营方针,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根据新的战略指引,公司实施了一系列的战术措施,包括紧缩开支、控制投资、减少库存、业务结构调整、拓展全球业务等。这些措施有效地避免了由金融危机可能引发的企业经营危机、将企业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并保持了企业的盈利和可持续发展,2008年销售整车409563辆,实现利润 3.1亿元,销售收入338亿元,顺利度过了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

  2008年末,为克服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世界各国陆续出台了系列的经济刺激政策,在2009年一季度经济滑落谷底后,到二季度全球经济开始回暖,经济形势向好的趋势开始明朗。在这样宏观背景下,福田汽车在2009年末提出了“科技&未来之美——福田汽车2020”发展战略,建立了面向未来的10年规划和5年计划。围绕着新的战略目标,福田汽车按照“走以内涵增长为基础的业务扩张道路”的经营方针和“商用车全球发展、乘用车稳健拓展”的发展思路,启动并实施了公司成立以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略转型和投资活动。十二五期间福田汽车将新建包括北京怀柔欧曼二工厂、北京密云多功能汽车厂等在内的八大重点工程。建成后,福田汽车将新增近百万辆的整车产能和近40万台的发动机产能。而到2015年,福田汽车将形成以汽车业务(包括商用车和乘用车)为主体,关联拓展重型装备、金融等高回报领域,从而成为综合性、国际化的汽车企业。而对于乘用车业务,福田汽车将以新能源为突破口,实现轿车业务跨越式发展。

  对于发展重型装备领域,福田汽车新闻发言人赵景光表示:福田汽车目前完全有能力发展重型机械。发展重型机械可以综合利用公司目前现有的各种研发资源和供应商、销售商网络,达到集中优势资源的目的。

  而对于金融业务,福田汽车也是胸有成竹。目前汽车行业金融服务对产品销售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通过开发新的金融业务,将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增强实体业务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为公司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分享金融业的高收益,加速汽车业务的发展。目前,福田汽车已着手从人力、资金和组织架构等各方面汽车金融公司的成立进行了相关储备。

  尽管福田汽车对于自身的横向拓展及纵向开发信心十足,但是对于福田汽车如此大的战略转型,外界难免有不理解的声音。对此,福田汽车新闻发言人赵景光表示:这些战略投资项目的实施,福田汽车已经做了详细的项目规划和测算,平衡了战略收益和短期收益,评估了项目的长期风险和短期风险,符合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趋势。这不仅是福田汽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略转型,也是把福田汽车推向全球的最为关键的一步。福田汽车将籍此跻身世界知名汽车品牌行列,因此福田势在必得。

  如果福田汽车的整体战略规划能够顺利实现,那么到2020年福田汽车将能够实现从区域性企业向国际性企业、从商用车企业到综合性企业的转变,从而真正成为国际知名汽车品牌。

  依靠科技、管理和人才 夯实基础 创新发展

  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企业的成功也是如此。福田汽车能够在2010年上半年再创辉煌,除了战略上的成功之外,根本性的原因则是企业充分重视科技、管理和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从而使企业综合竞争力大幅提高。

  “科技创新”一直是福田汽车发展的核心手段和动力。在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经过十余年的软、硬件的沉淀和积累,福田汽车搭建了以总部为主体、全球联合开发的产品研发管理系统,形成了由世界一流的海归专家和学术带头人领衔的、能够适应全球开发要求的3000余人的研发工程师团队,形成了达到国内一流、接近世界水平的产品研发创造能力。不仅如此,福田汽车的研究系统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在研发过程中福田汽车注重以客户为中心,形成了快速响应市场的开发模式,从而使得新产品一经投入市场便能打响。

  而为了能够提升质量、降低成本,福田汽车自2001年以来就开始持续推进TPS,吸收了世界先进的管理经验,并最终形成了福田独有的FPS自主改善的文化和管理方式。在推行TPS以来,福田汽车通过以人为主体、以过程为主线的持续改善,提升了公司整体的生产效率、资金效率以及运营效率。目前福田汽车TPS管理方式正在由隐性效益转变为显性效益,使得公司在质量、成本以及制造等方面的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为了能够满足多品牌、多业务、多事业部运营的需要,福田汽车又独辟蹊径创建了先进的“产业集团 +SBU”管理模式,这一模式既能够保证大集团的规模效应,又能达到快速响应市场的目的。“产业集团 +SBU”管理模式从组织和流程等各方面支撑了福田汽车的发展,对于福田未来开拓国际市场、到其他国家设立工厂和事业部也具有特殊的意义。

  而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整体能力以支持业务发展和全球化战略的实现,福田与IBM公司进行深度合作,于2010年初正式启动了管理模式咨询项目。福田集团管理模式咨询项目旨在明确战略发展对组织的要求,同时以行业最佳实践为借鉴,通过对福田目前组织能力的研究,找出差距和改进的方向,以促进福田组织发展的先进性,并为未来福田内涵能力的持续改进和转型奠定基础。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事业部作为全球最大的管理咨询机构,将协助福田打造世界一流的管理竞争力。

  任何战略的落地都需要人才来保驾护航。福田汽车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为此,在公司战略转型的重要一年——2010年,福田汽车特将这一年确立为企业的人才发展年。公司在2010年年初成立了智科公司,给予公司三千多名核心员工,包括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专家一定数额的股权,这极大激发了优秀员工扎根福田的积极性,也满足了福田汽车业务长远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福田汽车还筹划成立专门高科技人才管理基金,为高级管理技术人才的引进提供资金保证。

  除了吸引和留住人才之外,福田汽车还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人才。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实现人力资本不断增值;通过科学的人才发展体系搭建,实现智力资本的最大化。而为了持续提升员工的素质和能力,福田汽车开创了“周六培训日活动”和“员工素质教育工程”,给员工适时补充职业发展所需的知识养分;而为了满足公司全球化发展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公司从2003年开始选拔各个领域的优秀员工进行英语脱产学习。通过持续的培训和教育,福田汽车正在成为一个庞大的人才蓄水池,这不仅支撑起了福田汽车目前的辉煌业绩,也为福田汽车未来的跨越式发展做好了人力资源方面的充分准备。

参与互动(0)
【编辑:陈鑫】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