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新能源产业规划后的思索——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记者观察:新能源产业规划后的思索

2010年08月11日 08:42 来源:深圳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11~2020年《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日前宣告完成并即将接受审批,规划草案提出,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要达到世界第一,新能源车保有量达到500万量,节能型混合动力汽车销量要达到世界第一。规划明确提出将以纯电动车作为“主要战略取向”,优先发展电动车,推进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的产业发展。

  一幅波澜壮阔的新能源车事业宏图已然展开,“在传统汽车领域我们落后50年,但在新能源车领域,我们与世界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正是在这样的产业愿景下,我们开始了充满激情的新一轮汽车事业奋进。

  然而愿景虽好,可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与规划制定者描绘的蓝图相映的是,尽管当下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宣称自己已拥有了新能源车技术和有关车型,但真正能实现量产并得到市场接受的公司好像还没有一家。即使是号称在电动车领域已经领先全球的比亚迪,虽然F3DM在国家地方两重补贴后零售价下探到8.9万,但全国每月仅30辆的销量显然离大规模量产还有很远的距离。对于更多的汽车制造企业来说,电动车仍只是镜中花水中月,配套设施依然匮乏,电动车质量的良莠不齐,消费习惯难以转变,都让这个前景美好的产业始终前景美好却难以举步向前。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汽车?的确,降低传统燃油消耗是我们改造汽车产业的目的之一,但从人类生存角度来讲,在实现社会性发展的同时,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掘,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才是我们发展产业的终极目标。电动车固然不再烧油,但还得充电,电从何来?在中国这个电力仍然90%得依靠烧煤来获得的国度,我们提供给充电站的每一度电仍然来自火电发电厂,单火电厂为一辆电动车跑100公里生产电力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就可能已经等同甚至超过跑同样路程汽油车的排放。换了种形式,却按下了葫芦浮起了瓢,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地球二氧化碳饱和度已难以为继的当下,我们突然革命式的发现的新交通解决方案,若干年后对于我们自己,或许会是另一种更为困扰的尴尬。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汽车?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消费者的需求就是工厂需要制造的汽车。然而,就在国内汽车产业高歌猛进的2010年上半年,170多万辆的剩余产能已经赫然在立,多数汽车生产厂家尚未完成半年指标,汽车出口增量大幅下滑,面对市场上堆积如山、延绵如海的滞销库存汽车,我们是否要问一句,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汽车?汽车工厂的制造思维是否与消费者的最终需要达成了一致,我们造的是不是市场需要的汽车?(吴广)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建宗】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