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之后,“重庆造”汽车将再添新品牌。昨日,北汽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飞赴重庆,与重庆银翔集团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投15亿元(一期)在合川打造一个30万辆的微车基地——北汽银翔微车工厂(暂定名)。市长黄奇帆出席签约仪式,并评价此次北汽与银翔的合作是一举三得。
这次北汽与银翔的合作,标志着继力帆、渝安、隆鑫、鑫源等摩企造汽车之后,重庆又一摩托车大佬挺进汽车领域,摩企转型升级轮廓日趋明显。
一期年底开建 产能30万辆
与两年前华晨汽车布局西南、牵手重庆鑫源摩托造微车如出一辙,北汽集团布局西南计划也选择重庆民营摩企联手。北汽集团目前在中国汽车产业中综合排名第五,仅次于上汽、一汽、东风、长安,预计今年产销量为150万辆,产值1500亿元。
昨日下午5:30,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出现在重庆金源大饭店,出席北汽集团与重庆银翔集团合资签约仪式。这是他一年前启动“西南战略”之后,第一次来到重庆。
北汽集团董事郭新民透露,合资公司注册资本金为1亿元,但持股比例还未最终划定。“这几天将继续讨论这个问题,一共有4个股东,双方旗下的子公司也会参与进来。”郭表示,北汽银翔微车工厂最迟将于今年底开工建设,一期产能预计为30万辆,2012年投产,此后还有二期项目,最终将达到60万辆的产能。
首款车预计定价4万多元
重庆银翔摩托产销在全国业内综合排名前十名,2010年一季度摩托车出口在全国排名第一,尤其是在东南亚市场表现过人,在缅甸、老挝和印尼、菲律宾等国家设有生产工厂,年产能都在20万台以上,菲律宾工厂年产能10万台,银翔摩托在缅甸国内的市场份额高达60%,在老挝达到40%,在越南银翔摩托车发动机市场份额达40%。
郭新民表示,合资公司工厂不但是北汽的西南生产基地,还将借助银翔在东南亚、非洲等海外市场的影响力,成为一个出口基地。在微车领域,相对于上汽、一汽、东风、长安等“中国四大车企”,北汽是后来者,在布局重庆之前,它已在湖南株洲投资了微车工厂,预计将于第三季度投产。
早在2009年,银翔就在合川土场镇启动建设了“银翔新城”工业园,此次与北汽合作的新厂选址,就位于“银翔新城”中。记者了解到,双方合资公司2012年投产,首款车型定位中高端,预计定价4万多元,目标直指五菱荣光、长安之星Ⅱ代。
黄奇帆邀北汽在渝建出口基地
在昨日的签约仪式上,市长黄奇帆评价:“我认为此次北汽与银翔的合作,是一举三得。”
如何“一举三得”?黄奇帆解释道,首先这次合作体现了北汽雄心勃勃的开拓眼光,将对北汽全国布局产生重大影响;其次,这代表了北汽抓住了西部大开发新十年的机遇,代表了东部支持西部,北京支持重庆;第三,这是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的一个样本,符合民企“新36条”的精神,对于提升银翔集团由摩托车向汽车产业升级转型是个绝好的机会,新工厂的几十万辆产能也将为重庆配套产业带来更多商机。黄奇帆介绍,重庆去年全年汽车产量为160万辆,今年将达到220万辆,到2012年将会达到300万辆,2015年超过400万辆。
“现在的重庆物流已经脱胎换骨,足以改变中国物流格局了。”黄奇帆还介绍了重庆的物流优势,并邀请北汽将中西部运营总部建立在重庆,将重庆工厂打造成北汽最大的出口基地。
北汽掌门徐和谊对重庆发展充满期待
作为北汽集团的掌门人,徐和谊昨日在北汽与银翔签约仪式上表示,重庆的改革创新时刻吸引着全世界的关注,特别是重庆国企“八大投资集团”新融资模式,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融资方面,为全国其他省市提供不少经验。
徐和谊说,中央前不久批准重庆成立两江新区,意图就是要让重庆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重庆的发展也由此驶入了快车道和黄金区。他对重庆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延伸 银翔造微车胜算几何?
微车是汽车领域中“最低端”的车型,长安和五菱一直处于绝对优势,几乎占据全行业80%的市场份额,目前国内已超过10家汽车厂商进入该细分市场,总产能突破400万辆,银翔与北汽合作现在才进入微车领域,首款车型定位为中高端,直接与目前市场上最畅销的五菱荣光、长安之星Ⅱ代短兵相接,未来胜算几何,还将拭目以待。
背景 摩企转型多走汽车之路
作为中国摩托车之都,重庆“摩帮”发展至今,由于摩托车利润越来越薄,升级转型已是其集体思考的话题。
“今天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我找到了银翔中长期的发展方向。”昨日,一向低调的银翔集团董事长龙富勇对记者表示,看着重庆的同行先后都开始造汽车(如渝安集团与东风合资生产微车、力帆自主发展造汽车,鑫源摩托与华晨汽车合资在绵阳生产微车),他心里很着急,此次银翔借助北汽合作进入汽车领域,将是银翔集团的一个转折点。
龙富勇认为,中国的摩托车产业已经过了黄金发展期,产品低端、盈利能力差是摩企不可回避的问题,此前他一直在思考银翔该如何转型,刚好遇到北汽想在西南建厂,双方一拍即合。
揭秘 北汽曾与力帆接触
北汽集团董事郭新民透露,北汽曾先后与重庆的力帆、银翔等多家摩托车企业接触,几乎没考虑其他行业的企业。“大约在半年前,我们与银翔摩托方的项目团队开始频繁接触,要么我们来重庆,要么他们去北京,反复接触之后,我们对银翔在制造业的基础实力和海外市场运作能力非常满意,并在今年6月份最终敲定下来。”郭新民说。本组稿件由记者 杨雪峰 实习生 赵英斌 采写
参与互动(0) | 【编辑:陈鑫】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