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研PK中汽协数据掐架事出有因——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中汽研PK中汽协数据掐架事出有因

2010年07月21日 08:07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日前,中国上半年汽车产销量出炉,两家权威机构却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上半年产量847.22万辆,终端销量为718.53万辆。这表明,国内汽车库存总数已经高达128.69万辆。而随后中汽协提供的数据则显示,上半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为892.73万辆和901.61万辆,销量比产量高出8.88万辆,这意味着当前的汽车库存量低于去年底的库存量。

  这场让局外人摸不着头脑的数据“掐架”风波,源于一家权威机构突然涉足统计数据发布。5月4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汽研)在北京启动了其数据资源中心,一家以技术见长的研究机构开始发布行业产销数据。于是,加上存在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以及公安部的汽车上牌数,国内汽车产销数据至少有四个统计口径。随着汽车产销数据战再次升温,其统计结果差异之大,也让外界越来越摸不着头脑。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怎么也没有想到,中汽研会在5月初启动汽车信息发布机制,而发布的内容正是对中汽协权威地位构成威胁的产销数据。对此,董扬第一时间的回应是“不做评价”、“正在协调”、“不改变发布时间”。

  虽然中汽研主任赵航表示,中汽研的数据与中汽协和乘联会公布的数据并不矛盾,只是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市场。但他也一再强调:“从不同侧面去做统计,得出的统计结果不一定一致,但我们公布的汽车产销数据科学、准确,而且很及时。”

  据了解,中汽研的产销数据来自不同的系统。产量数据统计来自一对一的VIN码与生产合格证,销量则来自公安部的上牌数。看上去要比中汽协主要来自企业上报的产销数据统计更加真实客观。而每月第一个工作日即发布结果,及时性让另外两家机构望尘莫及。

  ●首次发布即摆乌龙

  虽然统计渠道相对客观,但本欲抢占先机、先声夺人的中汽研第一份答卷却有些尴尬,随着中汽协和乘联会数据的随后出炉后,数据趋势的反差让人匪夷所思。

  中汽研数据显示4月全国汽车产量完成152.52万辆,环比降低9.82%,同比增长35.18%;销量完成138.87万辆,环比增长9.8%,同比增长40.02%。当月,中汽协发布了中国汽车月度产销数据显示,4月汽车生产156.35万辆,环比下降9.85%,同比增长34.61%;销量155.52万辆,环比下降10.37%,同比增长34.37%。中汽协和乘联会发布的4月的产销数据趋势相同:4月份的全国汽车和乘用车销售同比依然实现大幅度增长,但环比开始有所下滑。

  中汽研在4月份还是背道而驰,5月份便调整步伐保持一致,环比数据就由接近两位数的增长急转而变成超过两位数的下降。这种数据结果也一度让外界怀疑中汽研数据的科学、准确性。

  ●上半年报再现分歧

  中汽研和中汽协的第二次分歧体现在半年报的统计数据上,这容易造成完全不同的行业趋势判断。中汽研数据显示,上半年国产汽车产量为847.22万辆,终端销量为718.53万辆。而中汽协上半年国内汽车产销数据是,产量892.73万辆,销量901.61万辆。中汽协的销量数据明显高于中汽研。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中汽研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汽车产量比销量高出128.69万辆,库存量较大。而中汽协数据则表明,上半年国内汽车销量反而比产量高出8.88万辆,这意味着当前的汽车库存量低于去年底的库存量。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分析,库存量的增加说明国内乘用车已经出现了滞销的情况。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则认为,企业库存已经连续两个月出现小幅下降,目前企业库存处于合理水平。

  ●渠道决定数据差异

  不同数据统计单位、数据采集渠道各异的统计结果,只要数据在合理的统计误差范围内,是可以容忍的,关键是要真实反映市场情况,不违背行业发展趋势,但显然两家机构都未能真正做到。

  对比4月到6月的统计数据看,中汽研和中汽协的产量数据相对接近,最大的差距也只有10万辆。而销量数据上,双方最小差距为16.65万辆,最大差距则达到了28万辆。

  记者分析,由于销量数据采集的环节不同,是造成了结果差距的重要原因。确切说,中汽协统计的是企业批发量,企业自报数据或存在多报或少报的情况,而数据采集方对于小额的差异难以控制,完全要靠企业自觉;而中汽研由合格证衍生出的产销数据,虽然采集方掌握数据源,但在核销汽车合格证的时候可能出现上月转移来的车辆,合格证申领与车辆上牌之间存在时间差的车辆难以统计,另外,军队、企业内部用车和出口车因为不用上牌,也难统计在内。(吴鹏亮)

参与互动(0)
【编辑:赵婕】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