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麦:传奇经历诉说百年北京故事
“都一处”名称的来历颇有几分传奇色彩,当年乾隆皇帝从通州微服私访回京途经前门,当时所有的店铺都已关门,只有一家“王记酒铺”亮灯营业,便进店用膳,由于招待周到,酒味浓香,小菜可口,所以对小店产生了兴趣,便和店主闲谈起来询问酒店叫什么名,店主回答:“小店没名”。乾隆听后说:此时京城开门的就你一家“就叫都一处吧!”乾隆回宫后亲笔题写了“都一处”店名,将其刻在匾上,几天后宫中派人送来这块虎头匾。从此“都一处”代替了“王记酒铺”,生意十分红火。
乾隆御赐的虎头匾
都一处烧麦
都一处炒肝
而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时,店里掌柜终日花天酒地、任意挥霍,但对伙计们却十分刻薄,不仅工钱给得少,而且伙食非常差,整天窝头咸菜。伙计们心生怨恨却敢怒不敢言,为发泄怨气干脆多耗原料甩开干吧。于是厨师炒菜多搁油,做烧麦的可劲往馅里放虾仁、蟹肉。原先打馅用水也改成半水半油。伙计们想用这种办法让掌柜的少赚钱,没承想适得其反,倒大大提高了都一处的烧麦质量,烧麦清白晶莹,馅香而不腻,前来品尝的顾客越来越多。由于供不应求,店里便暂停了饺子、馅饼等面食的经营,改为专营烧麦,从此都一处的烧麦正式成为老北京最著名的小吃之一。
吊灯颇像烧麦
吃完都一处的烧麦,大家基本都处于临界点了,就连希萌这种以肚大能容的纯爷们也对下面的美食计划显得力有不逮。于是乎,老北京小吃游正式改成了消食游。当日前门的游客多看到了几个手扶圆肚、口吐饱嗝的壮汉走来走去。
大栅栏
大栅栏之于前门大街而言无异于天安门之于故宫,基本是整个景区的灵魂所在。大栅栏这个原本用来防火防盗的物件竟成为一片街区的统称,而且流传之广影响之大,都是当年朝廷批准建立时绝想不到的。
六必居
六必居的酱缸
六必居的酱菜
漫步至大栅栏,无意间看到六必居。“酱园六必居为最,金字招牌历两朝。”六必居自制的各种风味酱菜大名是自不必说了,其中又以八宝菜、酱黄瓜、甜黄酱、酱甜瓜等最为有名。当年北京有“五大酱园”,即:六必居、天源、天义成、宝瑞、天章涌,各有特色,而今只有六必居、天源两家了。 想要尝尝当年五大酱园的味道早已不能,只有在仅存的六必居和天源去找寻当年酱园的留香。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建宗】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