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美瑞混合动力获准全国销售 推新能源汽车普及——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凯美瑞混合动力获准全国销售 推新能源汽车普及

2010年07月06日 16: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7月6日电 6月份开始,凯美瑞混合动力获准在全国销售。

  据了解,凯美瑞混合动力被国家工信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认定为“成熟型新能源车”,但是需要经过“一年过渡期”。按规定,凯美瑞混合动力需要在全国各个省市逐一申请销售许可证, 4月份上市以来,凯美瑞混合动力共申请了11个省和9个市的销售许可。短短两个月,国家部委集中出台一系列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最终凯美瑞混合动力获得全国销售许可。

  业内人士指出,凯美瑞混合动力迅速获准全国销售,将吸引更多新能源汽车的潜在顾客,刺激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加快新能源汽车普及步伐。

  在汽车行业,新能源产品普及之路曾经一度举步维艰。业内人士认为,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技术成熟度不够、消费市场未形成规模等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

  不过,从“八五”计划时期,国家开始倡导发展新能源项目,到了“十一五”计划时期,政府明确提出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节能提高能效的贡献率要达到85%以上,截止到目前,国家在新能源项目上的总投入已逾数十亿元。近日,国家部委又相继出台新能源汽车利好政策。

  分析人士认为,在国家新能源政策持续向好的情况下,凯美瑞混合动力能够借助成熟的新能源技术优势以及完备的销售网络,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业界普遍认为,混合动力是当前最现实、理想的新能源车过渡方案。本田社长伊东孝绅认为,只有三四十年后,电池的性能有了一个本质的变化和提高以后,电动汽车才可能达到真正的普及;而在这之前,混合动力车型更具有量产的现实意义。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健也都表示,发展电动车,不仅受到技术和价格的限制,而且还会带来新的问题,如发电可能会带来更多的碳排放,电池也可能造成更大的污染。同时宋健还提到,当能源价格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混合动力车的优势就会体现出来,从长远来看,混合动力车更容易实现产业化。

  一般来讲,市场上大多数混合动力车型属于于弱混合动力系统,其发动机和电动机直接相联,电动机的作用只是为了辅助发动机。由于只有一个电动机,只能作为发电机或者电机驱动使用,当电动机和发动机同时驱动时,不能实现同时充电;而在充电的时候,只能单靠发动机驱动。另外,弱混结构的混合动力车辆的电动机功率一般比较低,很难实现纯电动启动和行驶,主要还是靠发动机驱动,电动机只是在其启动和急加速时起辅助作用。

  据了解,凯美瑞混合动力车型以丰田“Hybrid Synergy Drive(混合动力协同驱动)”作为开发理念,与大多数“弱混”的混合动力车型不同,它采用了“混联式”结构,属于强混合动力系统,最大特征就是它通过使用行星齿轮的动力分配装置将发动机输出的动力在两个电动机之间分配,其中一个电动机主要用来直接驱动车轮,另一个电动机主要用来发电。而且,在车辆减速时用于驱动的电动机会将损失的动能回收并转换成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由此实现了在车辆启动及低速、低负荷运转时可以单凭电动机驱动行驶。因此,凯美瑞混合动力凭借卓越的加速性、燃油经济性、低排放和静谧性迅速成为引领低碳时代的标杆车型。

  数据显示,凯美瑞混合动力排放可达到惊人的0.005克/公里,其CO2(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同级别汽油版车型相比减少了40%以上,CO(一氧化碳)、NOx(氮氢氧化物)、HC(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量也分别大幅减少了94%、90%、76%以上,并在美国通过了加利福尼亚州的“先进技术部分零尾气排放标准”。 对于我们生存的环境而言,驾驶凯美瑞混合动力所减少的CO2排放量相当于1年种植了80棵树木。

  值得嘉赏的是,凯美瑞混合动力在性能上毫不逊色。这款将环保作为第一指标的2.4L直列四缸VVT-i发动机将压缩比提升至12.5的新高度,辅以输出功率强劲的电动机,实现了超凡脱俗的动力输出,其综合功率可高达140千瓦,百公里加速时间仅为9.5秒;根据广汽丰田的测试显示,60-80km/h的中段加速时间为2.58秒,加速性能足以媲美3.5L V6发动机。

  随着凯美瑞混合动力全面开放销售许可,消费者可以在广汽丰田全国221家销售店与凯美瑞混合动力亲密接触。这也意味着低碳生活已经抵达家门口,触手可及,未来新能源汽车普及之路将会更加宽广。

参与互动(0)
【编辑:陈鑫】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