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3日电 中国科学院能源研究委员会主任、电工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严陆光认为,上海的30公里磁浮列车试验线很可能是未来中国磁浮产业的雏形。他更建议,国家应该下决心在京沪线上采用磁浮技术方案。
严陆光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认为,如果运用好了,磁浮列车线“将改变中国未来交通网络。”他认为,上海两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磁浮示范线,说明这个技术掌握起来并不困难,也说明这个技术是成熟的和很有发展潜力的。这一技术打破了原来技术的界限。
他说,尽管磁浮列车运行的成本现在比较大,那是因为磁浮技术还没有形成产业,还没用上,等产业化了,票价会逐步降下来的。这必将为中国在国内一些黄金线路上采用磁浮技术积累经验和创造条件。而且,在以后的磁浮工程方面,中国有可能在世界获得先机。
严陆光说,磁浮技术实现产业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他正准备上书呼吁,国家应该可以下决心在京沪线上采用磁浮技术方案,可以先有决策,再做具体建设安排。
这位一直力荐在中国最繁忙的京沪线上使用磁浮技术的专家说,如果能建好京沪线磁浮列车,产业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逐步形成。
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的程秀生则表示,像上海这样短途的磁浮列车线,德国早就试验过了,所以“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工作是再试验一条中距离的线路,而不是急于推广。”程秀生认为,磁浮技术从短途到长途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要到技术成熟、投入产出合理时才能推广。准备工作包括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试验、测算这种技术的经济合理性,有些技术相当先进,但市场打不开也不宜推广。
对磁浮技术很了解的程秀生说,中国在磁浮列车投入商业运营方面的试行是可喜的,但要成为一种长距离的企业化运行的交通工具,仍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李湘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