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6日电 德国柏林电影节、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节和香港国际贸易独立电影节均是国际电影界有影响电影节。由于诸多限制,国内电影观众很少有机会看到这些电影节上的作品。12月1日至5日,在中央戏剧学院出面组织,集中放映了一批三个电影节上的一些影片。
放映期间,三联生活周刊记者采访了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的选片人多萝蒂.韦娜女士。
记者:今年您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中国电影?
韦娜:我永远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总觉得看不够。我在釜山电影节上看到了《哭泣的女人》,很不错。我想说我看过的所有的中国电影,中国电影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以我看过的两部故事片和两部纪录片作为例子,我特别喜欢刘浩的《陈默和美婷》,能够看出来这个导演要讲述的故事是他内心特别想倾诉的,他拍的是一个自己熟悉的地方,也是北京的一个缩影。还有朱文的《海鲜》,有非常严肃的主题和非常特别的幽默,把生命里轻的东西表现得特别好,演员也不错。我喜欢能在其中看到另一种文化中的人是怎么生活的电影,能表达人物内心的东西。刚才所说的两部电影可以作为代表。
还有王滨的《铁西区》,这个导演很轻,但他的作品里有一种大师的作品里所具有的有分量的东西。西方很多导演是高高在上地注视拍摄对象,而王滨没有把拍摄对象跟导演隔开,完全融入自己拍摄的主题。而且他不光是个很好的导演,也是个很好的摄影师。他能把两种不同身份非常好地融合起来。
记者:您怎么看待中国一些独立制片的导演很看重在国外的获奖与否?
韦娜:别的电影节不敢说。青年论坛是非常公正的,因为每年所请的8位评委有不同的侧重点,而且每次都不一样。我特别愿意通过电影节展示中国的新鲜气象,你知道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不深。
记者:你们怎么去尽是消除在理解和评价中国电影时出现的偏差?
韦娜:按照以前的设想,我们这个单元是不想设奖的。每一部影片都平等的,这样比较好。设了奖后,好像得奖的影片就是最好的。其实评价的标准本身也不是那么客观。但是,奖也别外的好处,它是一个很大的支持作用,对于年轻导演的下一部作品来说,这个支持作用不容忽视。
欧洲有很多电影节,重点也不一样,难免会出现良莠不齐。这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可能会对中国的年轻导演造成一种混乱,而不能产生建设性作用。但这时没有办法的。欧洲电影节之间的竞争很激烈,如果说它们对中国电影制作人的影响就是:啊,这个电影在这个电影节上得奖了,那我也去复制一个。这是最恶劣的影响。
记者:一些国内的导演不得不把希望放在国外电影节得奖上。
韦娜:如果你是西方电影节的人,你怎么看待这样的问题呢?我们能怎么办呢?对这些你应该比我了解得更多。西方人没有在中国生活过,所以很难了解为什么获奖对他们来说那么重要。中国电影还有一个问题是,现在没有一个健康的结构。电影导演除了自己的作品外,应该关注建设一个良好的电影生态环境,不能只注重单打独斗,更不该有恶性竞争。
记者:一般德国观众如何看到中国电影?
韦娜:第五代导演的作品在德国的院线里放映,非常受欢迎。观众就是从这些电影里对中国产生兴趣。德国有对各种各样国家电影发行放映的体制。现在德国观众对中国的新电影特别感兴趣,《陈默与美婷》上个星期四在德国的艺术院线同时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