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雄》的最新票房统计是,上映首日便突破了1000万元,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新的纪录轻松诞生。能够获得如此良好的票房成绩,除了强大的导演、主演阵容以及较长时间未有巨片投向市场以外,投入大手笔资金进行的商业炒作功不可没。
但是,在给影片带来诸多观众的同时,商业炒作所带来的一些负面作用也将电影人推向了部分媒体的对立面。随着全国公映的开始,有关《英雄》的媒体批评也蜂拥而至。在故事内容不尽如人意的同时,另一个批评焦点则是商业炒作中故弄玄虚之处。
在为了参评奥斯卡奖不得不在深圳“试映”《英雄》的一个星期里,特别是在随后选定北京人民大会堂进行的全球首映式上,刻意炒作的严密安检措施不可避免地引起相当一部分娱乐记者的反感,甚至开始从法律角度讨论这种做法的合法性。
一些人士提出,多么严密的保安措施都可以做到“内紧外松”,一部电影与新闻界的亲密接触完全没有必要搞得紧张兮兮,似乎比外国总统的国事访问还要隆重。刻意强调所谓的保安措施,难免让《英雄》的“客人”有了被利用成为炒作道具的感受,从而潜移默化地放大了影片的致命伤,直接导致负面评价的大量出现。
有报道说,《英雄》的主创人员已经承认大规模的宣传力度引起了人们的反感,却坚持认为这恰恰是非常成功的一点,也是成功的标志。张艺谋本人在接受采访时,甚至也对所有的负面评价表示出坦然,认为只要能让你掏钱这就是成功。何况,《英雄》的经济回报已经显现。制片方对外声称,通过拍卖《英雄》的音像制品、欧美以及韩国版权、贴片广告等,收回前期3000万美元的投资不成问题。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次商业炒作所带来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一部电影本身,如同“狼来了”最终殃及的以后的事情。如果观众被故弄玄虚的炒作吊足了胃口,带着过高的期待来观看影片时,影片内容的苍白必然导致更加严重的失望感。也许,包括张艺谋在内的中国电影工作者努力争回影院的观众可能再度流失。
无论成功之笔还是失败之处,《英雄》都让中国电影界认真思考影片的“叫卖”方式。在提供了一次完全可供学习和借鉴的商业炒作实例的同时,如何避免过分炒作,如何妥善处理神秘感和亲和力的关系,都是电影工作者需要仔细领悟的问题。无论什么时候,商业炒作都是一把双刃剑,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也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负面效果。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李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