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穷到只剩下钱了?”在台湾就看到此间媒体醒目地提出了这个问题,起因是12月5日台湾权威部门发布环境报告显示:台湾地层下陷面积已达865平方公里,部分河川污染程度达90%。
可惜这样的声音被当时的“选举”造势所淹没。事隔短短的4天,因黑面琵鹭而在世界知名的台南县曾文溪口传来消息:42只黑面琵鹭倒伏于它们的越冬地——曾文溪口黑面琵鹭保护区的浅滩,当天便有30只死亡;随后的二三天时间里,黑面琵鹭死亡数直达54只。12月19日又传出9只黑面琵鹭中毒的消息,1只当场死亡。到目前为止,黑面琵鹭已在台南曾文溪口它的保护区内中毒死亡达64只。
黑面琵鹭是全身洁白的大型涉禽,因脸部戴一小黑面罩、嘴扁长形似琵琶而得名,已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全球最高纪录未超过1000只,仅在东亚地区出现过。这个脆弱的物种在一周之内,在它们的主要越冬地台南县曾文溪口减少了6%,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震动而心惊的数字!
更令人心惊的是这一生态惨剧中人的种种表现,政府主管部门先判定黑面琵鹭的死因为“长途跋涉、体力不支、受寒冻死”,令记者瞠目结舌。虽说候鸟的迁徙现象仍是科学界的谜团,但长途跋涉是它们与生俱来的能力,年年春去冬来,何谈体力不支?所谓的寒流,当时也在摄氏10度左右,而且黑脸琵鹭有数百只,为什么只冻死了这几十只?这种哄孩子的话也好意思拿来向社会交待?
台湾媒体称:“他们害怕承担责任!”接下来几天的解释只得翻新,但每次都不能自圆,最后的结论是黑面琵鹭因饥不择食,吃了平日不吃的死鱼虾,死鱼虾含有肉毒杆菌而令黑面琵鹭中毒身亡。对于这个已经被大家接受的结论人们仍然有话要问:黑面琵鹭缘何在多年的越冬地找不到食物?既然是保护区哪来那么多的剧毒死鱼虾?为何其他的鸟类和动物没有因此中毒毙命?
如果不肯承认黑面琵鹭的栖息地已经恶化,并以科学的态度找出原因和解决办法,欺人者将自欺,黑面琵鹭仍处险境。这个不到千只的极度濒危物种,还有多少时间来承担这种仍然说不清、道不明、止不住的中毒?
更加讽刺的是,黑面琵鹭已经成了台湾环保成就的象征,台南县曾文溪口因此而登上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有关方面出席各种国际环保会议,世界各环保组织纷纷到台南考察,黑面琵鹭的倩影出现在台湾的年历、宣传品、甚至新版旅行证件上。但盛名之下,黑面琵鹭却集体死亡,而且10多天过去仍没有拿出一个有科学依据的令人信服的死因,更不用提开出药方、控制事态,这除了让人忧虑栖息地环境恶化、管理部门不负责任外,也让人怀疑其对黑面琵鹭的真实的研究水准。
地处台南县的曾文溪口湿地是台湾硕果仅存的三大湿地之一。1985年,业余观鸟者郭忠诚在此发现百余只黑面琵鹭,令国际环境保护界开始关注曾文溪口。1989年冬,到曾文溪口过冬的黑脸琵鹭达190多只,而当时全世界的记载只有288只,曾文溪口因此名声大噪。
在民间环保组织的爱护与世界关切的目光里,到曾文溪口越冬的黑面琵鹭与年俱增。此次中毒事件前黑面琵鹭在此曾高达705只,超过全球总数的70%。曾文溪口的黑面琵鹭其实早已不只属于台南或台湾,它是大自然数亿年孕育而成、不小心会在瞬间灭绝的珍贵物种,应被全世界共享。
据了解,此次黑面琵鹭集体死亡绝非偶然,阴影一直在曾文溪口与黑面琵鹭相随。发现黑面琵鹭种群的第二年即1986年,当地政府居然将黑面琵鹭的栖息地规划进工业园区;1992年,到曾文溪口考察的国际环保专家发现被枪杀的黑面琵鹭;为招揽更多观赏黑面琵鹭的游客,台南“县政府”曾意欲破坏大片湿地修公路、停车场。
此举致使有百姓投书政府高喊:“饶了黑面琵鹭吧!县长大人!”一方面借黑面琵鹭扬名生财,还高唱环保颂歌;一方面置黑面琵鹭的生死安危于不顾。鸟儿无言,但这一次它们以僵硬冰冷的尸体在尚有良知的人间写下了候鸟的悲歌。一位台大医学院教授指着天上的鸟儿无柰地对记者说:“它们没有选票,也不会游行示威”,言下之意它们很难得到政客的拉拢与照顾。果真如此,如果只顾急功近利地选举,而不真正在乎关系台湾未来的环境问题,这就不仅是候鸟的悲剧,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来源:人民网 作者:陈晓星 吴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