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12月18日星期三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社会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劳动力市场不规范 求职者须警惕“试用期陷阱”

2002年12月18日 11:55

  中新网12月18日电 有人才市场的负责人指出,目前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上供大于求,找工作比较困难,一般的求职者都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一旦发生劳动纠纷,劳动者往往都成为受害者。求职者要留心避免误入“试用期陷阱”。

  有的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合同说明,试用期6个月,但并未说明试用期内有所谓的考核。在试用期满时,用人单位却以未通过考核为由,拒绝再录用该求职者。

  据中国青年报的报道,一家招聘单位的负责人谈及此类情况时称,在劳动者试用期间会制定出一些具体的标准,但这些标准一般是业务上的。至于其他能力上的要求,比如像待人接物、为人处事、品行性格等,主观性比较强,无法制定统一标准。但这方面的考核又是非常重要的。这位负责人说,这方面的事情主观性比较强,“不好直接说出来,我们也不想把它说破,最好是大家心照不宣就行了”。

  河南郑州一方姓律师指出,这种问题在目前的劳动力市场上相当普遍,从法律上讲,如果用人单位想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就必须对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这一说法承担举证责任。否则,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属于无效行为。但这位律师承认,这只是从法律角度讲,“从现实情况来看,如果用人单位想与你解除劳动合同的话,即便你在法律上能站住脚,你在这个单位也呆不久。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郑州某人才市场一丁姓负责人分析认为,用人单位在试用期满后辞退劳动者,除了劳动者确实不符合录用条件外,还有其他原因。比如,拿劳动者当廉价的短期工使。一些用人单位借“试用期”名正言顺地以很低的工资,让劳动者为他干半年的活儿,但不是存心要人。

  这位负责人亦指出,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还不是很规范,各种劳动法规也不是很健全,所以一旦发生这样的劳动纠纷,劳动者往往都成了受害者。通过法律途径寻求解决,成本和费用又相当昂贵,一般人也不愿意这样做,只好忍气吞声。

  他提醒求职者,在找工作时,最好能事先了解一下对方,看是不是有要人的计划,不要因为求职心切,匆匆忙忙地签了劳动合同,误入试用期陷阱。


 
编辑:余瑞冬

相关报道:中国将进行全国劳动力抽样调查 建失业预警系统 (2002-11-05 11:40:23)
          北京劳动力供求缺口增大 高级职称者最好找工作 (2002-10-22 16:59:37)
          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特征:技术工人供不应求 (2002-07-26 08:32:03)
          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在今年第二季呈现四大特征 (2002-07-26 06:03:22)
          全国最大教师人才市场显示:师范生求职并不难 (2002-12-09 10:35:39)
          自荐信写成“自白书” 毕业生求职大打“感情牌” (2002-12-05 14:54:35)
          数万求职者与会 全国人才交流大会在北京举行 (2002-11-30 20:31:37)
          运用技巧“把自己卖出去” 职场精英谈求职 (2002-11-27 15:11:36)
          全国需求职业榜发生变动 计算机败给市场营销 (2002-11-22 09:05:49)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