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继昨日推出“2002年中国股市回眸”第一篇“2002年股市十大新闻”后,深圳商报今日又推出“2002年股市十大新闻人物”。他们分别是张卫星、仰融、陆家豪、刘纪鹏、宁高宁、阚治东、赵笑云、彭淼秋、史玉柱和丁福根。
“明星”张卫星
张卫星是个出主意的人。这次因为帮着“国有股减持”这样一个全社会关注的大事出主意,而成为“减持方案明星”。
张卫星过去并不被业界广泛认识。今年证监会向全社会征集国有股减持方案,张卫星以较全面顾及市场各方利益的“全流通方案”名震股市。
简单说,张卫星的方案就是按科学合理的比例系数,将非流通股比例缩股(简称缩股方案)或社会流通股拆细(简称拆细方案或扩股方案)。
他的“拆细”方案原理是:在实际操作中以不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为参照标准,照“同钱同股”的原则来拆细社会流通股。即按股票发行上市时的不流通国有股的每股出资额与社会流通股的每股出资金额的比例重新拆细原社会流通股。做到“同钱同股”。也就是按流通股股票的发行价与不流通股的折股价的比例关系进行社会流通股的“扩股”。
举例来说,假如国有股的折股价格为1.5元每股,社会流通股的发行价为6元每股,则所有流通股拆细数量变为原来的4倍,市场上的股价自动除权为原来的四分之一。
张卫星的方案是今年关于国有股减持方案中,受到关注和议论最多的。就重大问题向社会征集意见,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一大进步。张卫星是众多积极建议者的典型代表。
“大鳄”仰融
10月23日申华控股的一则公告称,公司董事长仰融因涉嫌经济犯罪被辽宁省检察院批准逮捕。
今年3月,华晨资产由财政部划归辽宁省,辽宁省政府于3月28日组成相应工作小组全面接收华晨资产。6月,在香港上市的华晨汽车宣布,公司大股东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解除仰融的主席职务。10月,申华控股公告,仰融持有的公司12479908股流通股被法院冻结。
上世纪90年代初,仰融开始在资本市场上翻云覆雨,是中国最早从资本市场上获益的人之一。仰融控制的上市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上海三地上市。
仰融的结局留给中国证券市场许多思考的课题。
“花瓶”陆家豪
原郑百文独立董事陆家豪因为状告中国证监会而成名。
陆家豪原为一名大学教师,退休后被原郑百文董事长请去当郑百文的独立董事。郑百文造假出事后,所有高管包括独立董事都被处罚,其中,陆家豪被处以10万元行政罚款。
陆老先生对此处罚不服,认为自己当独立董事时根本无权参与公司决策,被处罚实在冤枉。为此,陆家豪一纸诉状将证监会告上法庭,希望通过法律手段让证监会收回成命。
法院最后裁决陆家豪败诉。
做独立董事必须为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负责。陆家豪说,自己当独董无法尽责,于是人们送了陆一个“花瓶董事”的称号。
陆家豪的败诉给独立董事们敲响了警钟,直接导致今年许多独董主动请辞。从这个意义上看,陆家豪状告证监会对推动公司治理起到了一定作用。
学者刘纪鹏
刘纪鹏教授关于证券市场的论述很多,但他的入选并非因为“话多”,而是他对协议转让国有股和法人股问题的认识。
刘纪鹏现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是业内公认的股份制改革问题专家。今年停止国有股减持之后,国有股和法人股协议转让有加快趋势。对此,刘纪鹏认为应该慎重。他认为,协议转让只完成了减持而没解决流通,非流通股份只是从抽象的代表国家的各级政府名下,转到了具体的代表企业的民营法人手中。这对日后解决非流通股份可流通这一难题来说没有实际意义。
刘纪鹏尖锐地指出,这种转让并没有使转让方———国家得到比在股市上用净资产价格转让给股民更高的收入,而且转让过程灰色不透明,很容易产生腐败行为。刘纪鹏认为,协议转让国有股没有考虑为中国资本市场10年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几千万股民的利益。他提醒决策部门,在这个问题上“开弓没有回头箭”,一定要把好关。
对协议转让非流通股本质的认识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有把话明白说出来的勇气。学者刘纪鹏在证券市场重大问题上的发言表现得像一个真正的学者。
“大腕”宁高宁
以资本为筹码,在实业界纵横捭阖,这样的现象在今年资本市场显得尤为突出。
宁高宁——中国华润掌门人是其中的代表。宁高宁进军内地产业的力度和广度都是罕见的。房地产业方面,华润收购了深圳万科和北京华远;啤酒业方面,华润收购了四川蓝剑和湖北东西湖;零售业方面,华润收购了深圳万佳连锁百货。在电力和纺织行业,华润也有一连串动作。
以购并手段完成垂直整合,迅速形成规模,是宁高宁的整合思路之一。他的目标是,“所涉足行业,华润必须能进入前3名。”他说,只有成为行业领导才能对商品市场有控制力,对资本市场有号召力。
因为在资本运作方面的大手笔,因为对资本介入实业的独到认识以及对所介入行业的影响力,宁高宁的入选顺理成章。
“老人”阚治东
2002年,阚治东回到了证券行业,出任南方证券总裁。业界称“阚治东复出”。
阚治东曾经站在中国证券市场风口浪尖上。
1990年,阚治东任申银证券公司总经理,依托工行上海分行的网点支持,迅速使其成为全国第一大券商;1995年,上海申银证券公司和原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合并组成国内第一家股份制证券公司,阚治东出任总裁;1997年,因为上海申银万国证券公司在1996年股市行情中操纵股价的表现,《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点名批评了上海申银万国证券公司,阚治东也因为要负领导责任而被迫离职,离开上海申银证券公司,也离开了证券市场的风雨浪涛。
1999年下半年,阚治东担任深圳市第一家专业性创业投资机构———深圳市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黑嘴”赵笑云
继2001年打击“黑庄”之后,2002年对股市“黑嘴”的抨击终于开花结果。
赵笑云,曾是中国最有名气的证券咨询公司的老板。他和南方另一个股评人士被市场并称为“南雷北赵”。赵笑云的“神奇”在2000年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是年,赵参与某证券报举行的股票操作擂台赛,连续10次夺冠。其提前确定的卖出价,屡屡应验,似乎很多次股票的开盘价或者涨停几乎就是为他准备的,以帮助其完成盈利目标。但普通的投资者却很难跟随他的这种“神奇”操作获利———稍纵即逝的机会是专门为赵笑云准备的,这在当时已经引起了市场的极大猜测。
出人意料的是,5月24日,证监会网站公布《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名单》,其中没有声名显赫的东方趋势的名字———它未能通过年检。6月中旬,东方趋势接到监管部门“暂缓通过年检,暂停业务”的通知。之后,人们发现这个曾经在市场上呼风唤雨的人突然消失了。
赵笑云的消失具有标志意义。它意味着和“黑幕”、“黑庄”纠合在一起的另一股股市势力——“黑嘴”们被首次清洗。
赢家彭淼秋
800元人民币,成就了彭淼秋在中国证券史上作为一个符号的价值。
彭淼秋,一个普通的证券投资者。只是因为购买了嘉宝实业,只因为嘉宝实业成为中国首例结案的证券民事赔偿案的被告,彭淼秋成为中国第一个因上市公司虚假陈述而获得赔偿的人。11月11日,彭淼秋诉嘉宝实业因虚假陈述引起的证券民事赔偿案以和解方式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结案,彭淼秋获得来自被告方的一次性补偿人民币800元。
让造假的上市公司赔偿损失,彭淼秋达到了目的,同时也填补了中国资本游戏的一个空白。
商人史玉柱
史玉柱注定是一个被传媒追逐的人。
11月25日,史玉柱将他赖以重新起家的脑白金卖给了健特生物和自己的另一家子公司。交易总标的为1.46亿元。有媒体相关报道的标题是“史玉柱卖白金要黄金”。
去年,史玉柱介入青岛国货,将其更名为健特生物并扭亏。健特生物因此狂涨,成为一时牛股。但此次史玉柱以如此高的价格将已经遭到市场质疑的脑白金卖给上市公司,同样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由于史玉柱本人一直没有公开解释这件事情,现在还不适合对此事件作出判断。但从史玉柱发家到现在的一系列动作,我们对史玉柱的商业天才有了更新的认识。
“小卒”丁福根
因为没有吕梁,也没有朱焕良,丁福根这个中科案里的“小卒”才如此“光彩夺目”。
丁福根,股市“黑庄”吕梁手下的一个操盘手。按丁福根自己的供述,在中科创业庞大的操纵体系中,他经手了中科创业53%的流通盘股票操纵;涉案的54亿元资金中,和丁有关的资金达30亿元左右;涉案的126家营业部中,丁亲自开户的有29家;他为吕梁融资1亿元左右,提供了操纵中科创业的1500个账户中的相当一部分。
丁福根们走上被告席,意味着司法介入操纵股票价格的开始,也意味着中国股市对“做庄”者的清算进入实质性阶段。(来源:深圳商报作者:刘伟)
附:深圳商报去年评出的股市十大人物
1.吴敬琏吴的“赌场论”在2001年掀起轩然大波,它深刻影响了2001年的二级市场及市场监管方式。
2.成思危在2001年6月就检查证券法实施情况所做的报告中,成思危直接批评中国证监会,并将通海高科定性为欺诈发行上市。
3.史美伦前香港证监会副主席,2001年2月被任命为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成为港澳人士中首个担任中央政府副部级官员的人。
4.许小年据称,任职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总经理的许是“推倒重来论”的始作俑者,这一观点与吴的“赌场论”同样引起广泛争议。
5.吕梁11年来中国股市第一个被全面曝光的庄家,一个失败的庄家。
6.李勇会国际大厦第二大股东开元集团董事长,创下了一年内共9次起诉中国证监会的“历史纪录”。
7.王文京在其创办的用友软件2001年5月上市后,拥有约5500万股权的王身价一度达到55亿元,被传媒封为“中国首富”。
8.唐万新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尽管唐一向低调并表示德隆不做庄,但在坊间,德隆仍然被看成最大的庄家。
9.凌华薇引起巨大轰动效应的《银广夏陷阱》一文的主要作者。
10.张全家山东股民,“湘中药股评案”原告。2001年12月,张在广州市天河区法院执行庭拿到8万多元的赔偿金,成为中国证券市场民事赔偿机制启动的象征事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