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11日电 近日贵州省贵阳市发生一起“戏弄民工”事件。此事在当地引发一场讨论:同在一个城市,农民工就该低人一等吗?有学者指出,假如人们没有公平的生存环境,就很难消除极端事件发生的土壤,不利于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城市发展的良好氛围。
据工人日报今天报道,12月4日上午,两名从山区到省会贵阳找活干的农民工,在大学校园里被人骗到水中打捞失落的手机。一年轻人声称自己价值3000元的手机落水,“谁先捞出,给报酬50元”。由于平时两人干一天的活也很难挣上二、三十元钱,因此听到“悬赏令”后,毫不犹豫地在冷风中跳入水池打捞。半小时后,当民工抬起头观看时,却发现越来越多的围观者中竟找不到“手机主人”。在围观者的哄笑声中,两民工才知这是一个“玩笑”。两位民工希望开“玩笑者”别再开这样的“玩笑”,因为他们来城市打工不易,眼看年终又要到了,家里还等着他们挣钱带回去置办年货。
“戏弄民工”事件经当地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反响。不少人对“戏弄者”给予了谴责,对于这样的事发生在大学校园里感到惊讶。虽然现在不能确定“戏弄者”的身份,但一些市民认为,当时在场的大学生应该对“戏弄者”的做法予以制止,或者应该善意的提醒两个民工。尤其许多大学生也来自农村,这些以后很可能成为城市人的农村学生,更应该对这些农民工表现出尊重和平等观。
不少市民说,其实民工们对城市的贡献很大,这些人其实早就成了城市里的一员,但仍有一些人对他们持歧视的态度。
有社会学者指出,民工离开故土,来到城市寻找新的生存空间。由于缺乏知识,他们付出巨大的努力,却得到很低的价值回报,这本身就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差异。再加上一些不良市民类似的羞辱行为,民工和“城市人”的隔阂会更大。现在一些民工沦为盗窃、抢劫犯,一方面是由于他们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就是由于他们对城市的憎恨心理产生的。
经济学学者龚晓宽指出,流入城市的移民没有被列为“低保对象”,致富的愿望,微薄的收入,使他们成为了繁华城市中的极贫者。由此带来的治安、超生、新文盲等社会问题,将会阻碍当地GDP的增长。如何处理城市民工问题,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新难题。他指出,假如人们没有公平的生存环境,就很难消除极端事件发生的土壤,就不利于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城市发展的良好氛围。(黄震胡成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