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并注明摘自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联系电话:68994602)
与“绿色壁垒”、“反倾销调查”相并行,2001年12月10日至2002年12月的一年中,中国各行各业的表现喜大于忧:汽车热销、家电受益、农业翻身;诸多专家及政府官员也表示,中国各个行业应对入世表现不俗。
汽车:车市火爆出乎预料
中国没有理由不高兴:2002年1至10月份,全国累计生产汽车263.15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4.85%,销售汽车266.81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5.55%。从销售方面看,同比增长幅度最大的是轿车,达到51.73%;其次是货车,增长34.17%;客车同比增长了22.90%。
与此相反,“洋”车在如此销售火爆的局面下却显得有些惨淡。在整个销量中,进口车只占有可怜的3%的市场份额。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今年车市出乎意料的火爆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二是关税下调的冲击远低于消费者预期。
2001年底,在入世对汽车业影响的众多讨论中,更多人持有悲观观点,他们相信入世后的进口汽车将对中国汽车业造成毁灭性打击。但是到2002年底,这样的景象并没有出现。车市之火爆出乎预测者的意料。
原因在于,尽管轿车的进口关税大幅度下调,但由于受政策保护,在80亿美元进口配额中只有40%用于整车进口,实际上整车的进口数量并没有大的增加。而且进口整车受到许可证的限制,进口数量远低于人们的预期。“加上今年新车不断推出,引发了购车者入世前的持币观望所积蓄的需求量,所以造成了入世头一年的车市繁荣。”贾新光说。
入世头一年中国汽车业的另一个意外是大规模的重组。入世以前,人们对中国汽车业最为担心的事,莫过于进口车的冲击和跨国集团的独资要求。但是预测者又一次失望了。这些重组,既不以所谓国际“6(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大众、丰田、雷诺—日产)+3(本田、宝马、标致—雪铁龙)”格局为蓝本,也不完全遵循政府扶持“三大集团”的思路。最近有汽车界权威人士用“3+6”概括中国汽车格局。
“这只是汽车产业过渡期内暂时的模式,一旦产业政策发生变化,那么汽车产业格局肯定要发生变化。现在说‘3+6’模式言之过早。”贾新光说。
现在“三大集团”手中的资源增加了,实力增强了,但是独立于“三大集团”之外的北京现代、长安福特、南京菲亚特及广州、沈阳、东南、安徽等“地方势力”,哈飞、昌河等军工企业和民营吉利等,并非处于绝对弱势,中国汽车产业格局充满变数。
银行业:变化中的意外
11月中旬,淮海经济区14家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会计部总经理聚集在江苏淮安,忙于统一审编一本淮海经济区名为《城市商业银行会计与管理》的培训教材,原因是江苏、山东、安徽及河南等省份和淮安、徐州、枣庄以及周口的17家城市商业银行和市区信用合作社计划在四年内合并成一家银行。将要成立的这家银行的名称定为“淮海银行”,预计资产总规模超过500亿元。
在上海,一项更大的联盟已经启动,10月30日,全国“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中心”成立,其目的是将全国108家城市商业银行联合起来。而更早的时候,《苏州协议》则表明,适时将组建“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战略联盟”。
“‘爱立信事件’后,中国银行业显著的变化是加强银行合作和银企合作。”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系主任史建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史建平认为,入世一年,银行业还有其他五点变化值得关注:各个银行开始业务创新,全面推出个人理财。业内人士认为,在政策明令禁止的情况下,本土银行通过个人理财“备战”混业经营业。第三大变化就是银行开始吸引外资。而继深发展、浦发、民生、招商四家银行相继成功上市后,其他金融企业也都在摩拳擦掌。中国银行(香港)最近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获得圆满成功。因此说争取上市成为银行业的第四大变化。第五大变化是各个银行开始压缩不良资产。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算盘是:到2005年将其不良资产率降低到15%以下。而百家商业银行也联名请求免税,以解决不良资产问题。第六大变化是银行开始以积极态度对待风险,推出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计划;此前,中小企业想从银行获得资金,要费很大力气。
外资银行的不断渗透也不容忽视。“外资银行的意图很明确,就是寻找中国本土的优质银行参入股票,来和本土的其他银行竞争,这是我们当初没有料到的。”史建平说。
而另一个意外是外资银行对金融产品进行专利注册,花旗已经进行类似的操作,而以前从未有过。中国本土银行的金融产品大多数是移植而非原创的,如果金融产品被外资银行注册,一旦使用,中国本土银行就要付出代价。史建平说:“这说明中外银行业之间并非几个客户的竞争,而是全方位的较量。”
农业:幸运的一年
入世前,人们担心的是市场准入开放以后,农产品关税下降,对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冲击比较大。尤其是大宗农产品,实行关税配额制度,国外优势农产品一进来,农业受影响比较大。
但又是一个意外。今年前8个月农产品出口增长,进口下降,受入世冲击并不明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徐小青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入世一年农业受影响不明显的原因在于国内市场需求平稳以及国际农产品价格上升。
除了担心,人们对于农业还有一个期待: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由于具有比较优势,出口可能增加。但事实上也发生了变化。
从出口情况看,蔬果、肉类及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入世后出口有较大增长,但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壁垒、绿色壁垒正在削弱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优势。从1-8月份的实际数据来看,中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额有一定增长,但并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并且出口价格持续下跌。如,畜产品出口额同比下降了2.8%;水海产品累计出口77万吨,同比增长27.9%,但出口额增长只有7.3%;蔬菜累计出口295.9万吨,同比增长16%,出口额只增长13.9%;水果累计出口额同比只增长18%。
徐小青认为,解决的办法一方面是利用世贸规则消除壁垒,而另一方面就是健全中国对于食品安全的标准和认证程序,针对不同的国际市场制定不同的安全标准。
家电:专利门槛难越
对于彩电,入世的第一年并不是一个好的开头,不必说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单是国际市场针对中国彩电业制定的各种限制措施就足以构成致命威胁。先是欧盟缩小对华进口配额,后来又有法国汤姆逊公司收取中国彩电企业专利费的事件,这倒让原本是竞争对手的国内彩电企业站到了一起。
汤姆逊公司此次到中国收取专利费,本缘于中国彩电出口的强劲增长。据统计,去年中国彩电的产量达到4000万台,占世界彩电总产量的近40%;出口量在1000万台左右,而这一数字还在以35%的速度递增。今年1至8月份的出口量已达1000万台,预计全年出口量可达1500万台。
还有一个原因是,受DVD的启发。
中国DVD行业2002年一直忙于与国外企业的专利谈判。4月19日,双方达成每台出口DVD交纳专利费4美元的协议。10月份,中国DVD企业再与3C联盟达成每台出口DVD交纳5美元专利费的协议。近日,内销DVD的专利收费谈判已经开始,6C、3C、1C和MPEG等专利企业共开价每台13美元。
其实,根本解决专利权之争的办法就是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但这恰恰是最难的选择。
保险:外资保险难适应
中国的保险市场和德凯陆开了一个大的玩笑:作为德国第二大保险公司格宁北京首代的他,必须和格宁在北京、上海的代表处一起,离开中国的保险市场。
而就在中国刚刚宣布入世的去年,德凯陆以欧盟中国商会保险工作委员会主席的身份,曾对中国2001年12月22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提出很多意见:注册资本从1亿提高到2亿、一个分公司的营运范围只能在一个城市等等。
德凯陆的努力似乎没有任何意义了:格宁保险公司总部决定撤出中国保险市场。
这只是2001年以来撤出中国的23家外资保险公司的32家代表处之中的一例。
而其他如斯堪的亚、美国信诺、英国标准人寿则正在加紧运筹中国事业。美国友邦在北京、上海、广州的经营则越来越有起色,德国安联、纽约人寿、英国商联在中国的公司筹建则进一步得到发展。
外资保险公司的进进出出在过去的一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教授对中国《新闻周刊》评价说:“这才是保险市场的市场经济。”
“但我们国家在保险监管方面还是十分谨慎的,所以在外资保险公司审批、开放程度和进度,以及国有独资保险公司股改方面,都是很保守地推进着的,”郝演苏说,“这就是中国特色,因为我们国家在保险市场监管经验不足,做出什么样的事情都是可以理解的,包括美国商会的指责。发达国家应该理解我们的苦处。”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原标题:入世周年行业录
作者:黄小伟/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