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关电影《五月八月》的各种消息接连不断。正面的消息说,这部爱国主义题材的影片因其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被有关方面推荐参加各大国际影展,甚至希望它能够获奖。而负面的消息也不少,先是上海、广州、南京等地的市民对该电影的海报片面渲染“奸杀”史实感到不满,近日,南京有关专家又指出,《五月八月》可能存在比较严重的史实错误。眼看着该电影的首映日期已经临近,但它的市场前景却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由于《五月八月》尚未公映,我们还没有看到这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表现伟大母爱的影片,但是,从已经见诸报端的新闻资料看,《五月八月》被电影专家们评价为“目前同类题材影片中最具震撼力的一部”,具有“独特的视觉和人性化的表达”。这样的艺术特点,应该是和香港大牌编剧杜国威有着很大关系的。制作方大胆起用港台编剧和演员,使得《五月八月》具备了此前同类主旋律影片不同的艺术特质。但是,可能也正是因为杜国威不了解南京的自然气候,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资料掌握得不够翔实,导致影片出现了多处“疵点”,如个别细节与历史不符,片后字幕提供的数字不确切等,由此才引起了历史专家的指责。
不过,也应该看到,故事片与纪录片不同,它主要以虚构方式来表现某种题材,表达创作者的情感,并以艺术感染力来促使观众进行深刻反思。我们需要对《五月八月》进行具体的分析。如果《五月八月》在艺术上比较成功,而只是在某些细节上不够确凿的话,那便不能简单地否定。因为,“绝对真实”既不是艺术作品追求的目标,也不可能在艺术中得到实现。就像曾经有人指责《斯巴达克斯》过于诗意,不符合历史人物的原型,但并不妨碍它是一部伟大的电影。如果影片中涉及到的历史事实确实有出入,鉴于这一题材的重大性和敏感性,对影片的必要修改也是应当考虑的。
在对待南京大屠杀这种惨酷历史时,一方面,应该由历史学家通过扎实的研究工作,力争向世人证明其真相,另一方面,应该有更多的艺术家通过富于感染力的形式,向当代人们讲述民族的苦难。当然,艺术家在再现历史时,应该借鉴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应该努力接近史实,避免不必要的硬伤,否则其艺术成就有可能会打折扣。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蔡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