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高雄两“市长”选举﹐在为时长达数个月的喧闹后终于七日晚揭晓﹐台北市马英九以八十七点一万余张选票﹐超过李应元四十八点八万余张选票﹑差额为三十八点四万张的高票当选﹔高雄市谢长廷以三十八点六万余张选票﹐超过黄俊英的三十六点一万余张选票﹑差额为二点四万张的微弱多数险胜。北高两市市长都是连选连任﹐北蓝南绿﹐基本格局未变。
本次选举的背景
这一次的选战﹐是在台湾岛内这样大背景下进行的﹕一是民进党“执政”两年半以来﹐政绩非常不好﹐工人﹑农民﹑教师为表示不满而大批地走上街头﹔二是今年十二月初的这场选举﹐离台湾二零零四年大选只有一年半了﹐实际上是下一场大选的前哨战。未来民进党能不能保住“政权”﹖国民党能否夺回“政权”﹖泛蓝泛绿两军一场新的攻防战实际已经开始了﹐斗争自然是十分紧张和激烈的。
激情甚于理智
这一次的选战﹐从一开始双方就都是全体动员﹐全力以赴。双方的政党头目﹐如蓝军的连战﹑宋楚瑜﹑绿军的陈水扁﹑李登辉﹐以及绿军的各路“政要”也都参战了。还有各候选人的家属﹑亲戚﹑朋友等﹐也无不临阵助战。这就是台湾的选举文化。对此﹐各方褒贬不一﹐议论纷纷。值得肯定的是﹐虽然斗争激烈而紧张﹐但基本上还是“文斗”而没有出现“武斗”。不过就其选举格调而言﹐又似是很不成熟的选举文化。表现最突出的是激情甚于理智﹐尤其是有政党领导人和参选者﹐竟不择手段地对对方进行人身攻击﹑或“抹黑”﹐或“抹红”﹐或“戴帽子”﹐严声厉色﹐无中生有﹐制造对立﹐尽管如此﹐总体上看选战还算是平和。
民进党的危机感
这一次的选举结果﹐估计对台湾政局没有太大影响﹐一是两大板块﹐即以台北市为代表的北面的泛蓝军和以高雄市为代表的南面的泛绿军﹐基本格局没有变动﹐保持原来的平衡状态。二是本次选举﹐毕竟只是北﹑高两市﹐不是全面选战。虽然如此﹐民进党还是有危机感的﹐台北市的蓝军马英九﹐其得票率高达百分之六十四﹐几乎占三分之二﹐比上一次得票数多十一万三千余张﹔高雄市的绿军谢长廷﹐其得票率为百分之五十﹐仅及二分之一﹐与该市蓝军总体得票率相当。谢的此次得票数较之上次约多几千张﹐大体持平。蓝军在北市系以高票胜选﹐绿军在高市则系以微弱多数险胜。且高雄市一向是绿军的大本营﹐也是绿军的“票仓”﹐结果竟如此﹐能不让“执政”的民进党有危机感﹖
两种不同的战略
人们对比北市马英九和高市谢长廷的选举战略各有一句评语﹕说马“赢得很轻松”﹐说谢“赢得很辛苦”。马英九为什么“赢得很轻松”﹖主要是靠政绩﹐打“市民牌”﹐不靠“口水”﹐不靠“抹黑”别人﹑不靠“人身攻击”﹐理智多于激情﹐从而得到市民们的重视和肯定。谢长廷为什么“赢得很辛苦”﹖主要是靠“政治”﹐靠“口水”﹐打“本土牌”﹑“认同牌”﹑“意识形态牌”﹐打新旧”党政首脑”站台牌﹐激情多于理智。支持李应元和谢长廷的”党政首脑”们﹐停下公事不办﹐南征北战﹐几乎成了”空中飞人”。尽管他们马不停蹄﹐疲于奔命﹐声嘶力竭﹐但所获得的战果却仍很不理想。
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我个人认为﹐陈水扁的两岸关系政策或大陆政策﹐说到底不过是其对内政策的延伸﹐他对内尚然靠”政治”﹑靠”口水”﹑靠”抹黑”别人﹐打”本土牌”﹑”认同牌”﹑”意识形态牌”﹐在两岸关系上自然更不会放弃这一切﹐试想﹐自陈水扁主政台湾以来﹐两岸关系之所以长此僵持对立﹐不能缓和﹐不能前进﹐难道不正是因为陈水扁这一套政策和做法在作怪吗﹖陈水扁的这一套政策和做法一天不改变﹐台湾岛内将永无宁日﹐两岸关系亦不可能有根本的改善。
来源 大公报 作者李家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