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七日电 题:中国人最需要“下一代互联网”
——访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启恒
中新社记者孙丽霞
没有人否认“互联网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所有人的生活。在经历了几年的发展低潮之后,互联网所具有的技术特性仍然在推动其不断演进,而“下一代互联网”的建设也一直是很多国家技术角逐的一个焦点。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首届互联网大会”上,本社记者采访了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启恒女士,她对记者介绍了下一代互联网对中国重要意义和中国的发展战略。
胡启恒说,目前,国际上互联网发展仍处于“第一代”应用阶段,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网络建设沿用的都是美国的标准。但是随着需求的不断提高,第一代互联网已经在速度、IP地址资源、安全性等方面显得“捉襟见肘”,“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开发也随之露出水面。
所谓“下一代互联网”,始于一九九六年美国克林顿政府的“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下一代互联网)计划”。从技术上讲,它的传输速度更快、规模更大、更安全。为抢占这块“处女地”,许多国家在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上都开始了“军备竞赛”。
据悉,美国早在一九九九年就在近二百所大学之间建成了“下一代互联网”,日本已在日美之间建起了最大的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的主干网,欧盟也于去年建成了覆盖全欧的“6Net”。
下一代互联网对中国有多重要?胡启恒谈起了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技术——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6)。她说,目前,困扰国内互联网的技术问题之一,就是中国分配到的有限的IP地址过于分散,不相连,而这在IPV6技术中完全可以解决,因为IPV6的地址长度是现有技术标准的四倍,足以解决地址资源稀缺问题,其性能也有很大提高。
“中国是个人口众多,疆域广的国家,进入互联网的时间又比较晚。毫无疑问,IPV6对中国最重要,最需要它的应该是中国人。”胡启恒感慨地说。
胡启恒对记者介绍说,中国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起步得并不晚。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中国已开始了下一代互联网研究的第一个项目——中国高速互联研究试验网的建设,参与制定技术标准和解决技术问题。但限于种种因素,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研究还只限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六个机构。
从技术成形到应用从来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人曾经把现有互联网技术切换到IPV6的过程,比作在一架喷气式飞机飞行时更换它的发动机。胡启恒表示,尽管现在还不能预测下一代互联网应用的时间,但它的来临肯定是全球趋势。
截止到今年十月三十一日,中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五千八百万,上网计算机数达到两千三百万台,在半年内就分别增加了两成和三成,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潜力不可小窥。
“互联网是最有希望的产业,尽管它现在还处在摇篮里,但是未来世界每个人的发展都会和下一代互联网有很大关系。”胡启恒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