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12月09日星期一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著名学者共聚"经济论坛" 解读"小康指标"(组图)

2002年12月07日 23:51


吴敬琏:改变“五龙治水”,推动小康实现。作者:阮煜琳/魏希


林毅夫:实现全面小康目标面临三方面挑战。作者:阮煜琳/魏希


吴树青:质量比速度更重要。作者:阮煜琳/魏希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七日电题:知名学者聚集“经济论坛”解读“小康指标”

  中新社记者魏希

  吴敬琏、林毅夫、吴树青等经济学领域著名学者今日齐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经济论坛二00二”,与到会的数百名听众共同解读“小康指标”。

  吴敬琏:改变“五龙治水”,推动小康实现

  著名学者吴敬琏把现行国有企业的治理方式形象称为“五龙治水”:投资权由计划系统“点头”,日常生产经营决策权由经贸委决定,高级经理人任命权归党委,收益权和财产登记由财政部门规定,而直接对上市公司的授权权益还有一个专门授权机构。他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从国有经济改革做起。

  吴敬琏说,目前仍有十八万家国有企业产权由中央集中行使,它们改制都需经各中央部委统一,产权结构变动上每走一步都很不容易。如果中央只抓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少数企业,这个数字不到二百家,把将近十八万国有企业放到省、专区一级,那么国有经济改革和地方经济振兴都将很快进行。

  林毅夫:实现全面小康目标面临三方面挑战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认为,中国在过去二十三年保持了平均每年百分之九点三的增长速度,同为东亚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靠引进发达国家技术维持了四十年发展,因此,在未来十七、八年的时间里,“全面小康”这个目标是很可能实现的。

  林毅夫同时提出,实现“全面小康”将面临的三方面挑战:改革挑战——四大国有银行呆、坏帐比例达百分之二十三,国企改革仍是经济发展中很大的负担;全球化挑战——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战略调整,中国市场将全面向国外企业开放,国企整体竞争能力堪忧;发展的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占中国百分之六十二点三的农村人口也要实现小康,解决农村收入差距和农民负担的唯一办法是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中,解决转入人口就业成为关键。

  林毅夫提出,要真正全面、快速、平衡实现小康,首先解决国企问题,而剥离国企政策性负担是解决国企问题的根本办法,

  吴树青:质量比速度更重要

  全国人大常委、前北京大学校长吴树青提出,建设小康“质量比速度更重要”。

  吴树青仔细分析了“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两个概念的区别。他说,“总体小康”是指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阶段,这一时期人均水平不高,农村与城市差距相当大,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小康水平。“全面小康”则惠及十几亿人口,水平更高、内容更丰富,人民得到的实惠更全面、更关注生活质量和共同富裕。

  如今,中国已高速发展了二十年,经济基数提高,要再保持二十年发展,吴树青认为靠的不是速度,更重要是质量,要解决“总体小康”阶段没来得及解决的更深层次、更复杂的问题。

  著名学者萧灼基、董辅(示+乃),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经济学家刘伟也就“小康指标”在论坛上发表了各自见解。


 
编辑:张明
相关专题:北大2002经济论坛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