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十二月五日电(刘舒凌)城市化的呼声在中国再度高企,这一次,要有新理解:它不再是单纯的农民进城、城镇人口比重上扬;这一次,将是城市居民到乡间城镇居家生活。
城市居民长时间在压力下工作,身心疲劳;安宁闲适的居家生活,恬淡朴素的乡村情调,其吸引力非同一般。但是,不便利的乡村生活是很大的障碍,有此愿望的城市居民因而退缩,至今拥挤在狭小的城市空间里。
让城市的便利融合乡村的安宁,对于城市,对于乡村,这都是一个机会。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近日在此间的“长江发展论坛”上再次提出,城市化发展可以“城市郊区化、郊区城市化”作为一种选择路径,打破以往城乡之间壁垒分明、缺少统筹规划的局面。
日前,同济大学一批研究生赴上海市嘉定区进行农村城市化进程专题调研。座谈会上,嘉定区规划局局长史家明更明确提出,城市化必须重视水平的提高,不是城镇居民比率越高越好。在乡村,如果具备与城市相匹配的生活水平和保障,城市居民完全可以白天在城市工作,之后回到乡村居家生活。
以郊区现代化的“一城九镇”建设作为“十五”规划中确定的城市规划方案,上海市政府正在有意识地增强郊区城镇对中心城区的“反磁力”。据了解,到二○○二年,上海郊区的城镇化水平已经从原先的百分之四十五,迅速提高到了百分之六十。
据悉,上海正在建设中的“一城九镇”,将成为规划科学、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良的城镇。到二○○五年,“一城九镇”开发建设将初具雏形。届时,上海郊区将出现人口与城镇规模基本合理,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基本完善,特色经济与特色风貌基本形成的格局,并初步建成若干个规划科学、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环境良好,与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城镇。
毫无疑问,这种“新乡村生活”模式在城市化的风行中,将逐渐成型于中华土地上,首先是在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