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上台执政后,由于施政能力不足,经济政策争议大,说多做少,加上受外部环境不佳的影响,两年来,台湾经济形势逆转,低速困衰,主要表现为增长速度大幅下滑,投资环境恶化,民间投资下降,资本加速外移,失业率迅速上升。最近,尽管随着国际经济的逐渐景气,台湾经济也开始出现好转迹象,但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障碍。
总结民进党执政经济表现不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民众信心危机。民进党上台后,岛内各种政治、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政争不断,严重冲击经济与社会的安定,导致民众信心不足。陈水扁上台不久,就发生了“八掌溪事件”,造成多位官员下台与第一波执政危机,新政府形象大受影响。
接着有关“核四电厂”的存废、“国民年金”制度的施行、劳动工时制度的改革、美浓水库的兴建与财政划分法的修改等各种政策争议持续不断,引发严重的政治与社会矛盾。同时“府院矛盾”、政党矛盾、民进党内部矛盾等也因权力与理念之争而扩大,民进党的执政不断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批评与指责。民意调查显示,岛内对陈水扁的满意度已从其上台时的82%一度降至40%以下。
国民党智库最近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岛内民众对陈水扁的“施政满意度”为45%,不满意度为46%,60%的受访者认为目前财政和经济状况不好。
二、财经政策混乱不明。民进党上台后,由于没有足够的财经人才与执政经验,各部门各说各话,提不出一套完整与切实可行的经济政策方案。已经提出的产业、环保、金融、福利、劳工等政策与主张,不相配套,甚至相互矛盾与制约。
民进党改变了国民党执政时“重经济轻环保”的做法,推行“重环境轻经济”的新政策。使许多与污染有关的传统产业投资计划难以推动与落实。民进党财经政策摇摆不定的症结在于,其政策的提出主要从兑现选举承诺与未来选票考虑,既想推动经济的发展,又要坚持过去的“反商情结”、“环保优先”与“政策左倾”等理念,自然无法形成一个明确的经济政策,影响了企业投资意愿。
三、经济口号多,落实少。民进党上台后,提出或制订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方案或计划,如“知识经济方案”、“绿色矽岛构想”、“亚太运筹中心”、“8100台湾启动”、“六年发展重点计划”等,也召开了多次重要的大型经济会议,甚至还提出“拼经济”与“战斗内阁”的口号,但均流于形式,是一个个抽象、空洞的口号,没有一个能有效落实。
四、顽固坚持“台独”主张,推行“渐进式台独”,两岸关系紧张加剧。陈水扁上台后,尽管采取柔性策略,避免李登辉的强硬态度与做法,但拒绝回到“一个中国”原则上来,各界期盼民进党修改“台独”党纲未能实现,吕秀莲更是不断公开叫嚣“台独”,两岸关系不仅无法改善,而且隐藏新的危机。民众对民进党的不信任感与两岸关系前景的不确定感增加,严重影响到投资者的信心,导致企业外移。
纵观台湾经济形势发展仍面临许多障碍,如金融坏账问题依然严重,财政赤字加大,投资环境不佳,失业问题严重及两岸迟迟不能直接“三通”等,都在阻碍着台湾经济的发展与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本文摘编自华夏经纬网署名王建民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