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一辈子。福海的一辈子也许就是许多中国人坎坷走过的一辈子。想活得正直,活得有尊严,却被现实一次次地击倒。八拜之交,本想生死与共的朋友拐了自己的老婆,落了难却回来求他帮助;好朋友赵二轻易就卑躬屈膝,后来还成了汉奸。而自己一生对得起良心,却总是绊跟头、摔跤,竟难以维持最基本的尊严。兄弟情仇、人伦惨变,时世变迁,当年迈的福海回首往事,不禁慨叹,我这一辈子究竟该怎样走过……
不讲京片子的京城剧
如果把原著比做父母,那么改编的作品就是儿女。老舍的小说《我这一辈子》已经有了两个“儿子”。一个是1949年至1950年由著名艺术家石挥自导自演的同名电影,另一个就是张国立自导自演的同名电视剧。毫无疑问,电影版的《我这一辈子》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也为观众所普遍接受。这也在无形中给电视剧的寻求突破增加了一定难度。不少观众和评论家甚至对于电视剧的诸多细节都难以容忍。
语言就是遭到攻击最多的一个方面。剧中人物本应讲一口京片子,可演员只能操着标准普通话上阵,这一点无疑有悖于原著和电影在人们心目中留下的深刻印象,使人觉得怎么看都别扭。更有批评认为电视剧版本中的人物似乎并无衣食之忧,服装、道具、灯光、化装完全没有底层百姓生活的时代感,加上出场人物个个红光满面、壮壮实实、营养过剩的形象,令人难以相信这是一批在悲惨世界悲情岁月中挣扎的悲剧人物。
对原著的大改动
电视剧改编自老舍的同名巨著《我这一辈子》。原著本身有着深厚的文学基础,一直以来都被影视圈人士所关注。所以,电视剧自开拍之初就受到各方普遍关注。
电视剧《我这一辈子》由著名编剧马军骧改编而成,在内容上进行了大量扩充。本应只叫“我”的第一男主人公有了个名字叫“福海”,讲述的不仅是福海,更有他两个结拜兄弟的一辈子。同时,电视剧里还设置了邓婕扮的瑞姑娘和刘孜饰的前妻与他的情感关系,为这部本应只有男人的戏增加了不少感情的冲突。
对此,各方褒贬不一。老舍的儿子舒乙更公开声称电视剧已完全违背了原著的宗旨,改得不伦不类。小说并不长,一共才3万多字,但电视剧编了22集之长,的确需要搀杂一些内容。不过有评论认为,新增加的内容并未体现出原著的精髓。
在小说中,主人公是个老实巴交的手艺人,因为老婆被人拐走了,没脸再上街口去等生意,于是当了巡警。他虽然正直善良,却又胆小懦弱,有点随遇而安。他苟安的性格,在40岁当了巡长后,表现的更加充分:对上司们事事得说出个谱;对弟兄们得又精明又热情;对内说,差事得过得去;对外说,得能不软不硬的办事。但他的小心勤恳、息事和事并不能使他的生活有所改善,他的生活是:不许生病,不许生孩子,不许吸烟,不许吃点零碎东西。
可在电视剧里,却出现了“城南三虎”、艳遇瑞格格、别着腰刀带领一帮弟兄、和学生运动搀和在一起等等剧情。小说中人物最重要的性格特征———懦弱,在剧中渐渐消失了,而这个性格却恰恰是原著刻意描写的。
张国立全家上阵
但电视剧也有电视剧的看头。张国立与邓婕联袂主演已是看点,难得的是他连自己儿子也不放过,一并“拉下水”。张国立将生活中的一家人角色搬入戏中,自己扮演父亲福海,邓婕扮演妻子瑞姑娘,儿子则还是演儿子顺子。他们夫妻俩的表演功力自然不必多言,儿子虽是初次“触电”,却也将一个爱国热血青年演得让人过目不忘。张国立曾在回答关于为何要“父子兵”一起上阵时,解释说是因为剧情需要,“剧中就需要一个长得像我的儿子,不找儿子找谁呀”。
全家上阵也引起了一些诸如“张国立搞‘近水楼台、因人设岗’”等等类似的猜测与非议。而身兼主演、导演、监制三职的张国立仍积极动员妻子儿子踊跃“参战”,可见其全家之投入。
被福海折磨的张国立
尽管各种批评迎面而来,但不可否认,张国立的确为福海这一角色倾尽了心力,表演上也有不少令人难忘的地方。据称当初福海的人选第一个是葛优,第二个才是张国立。葛优嫌福海窝囊拒演了,张国立看了剧本后最大的感受就是葛优太聪明了,剧中福海确实窝囊,何况还有石挥的经典版本在前,葛优不演完全可以理解,所以他也犹豫了。后来幸得王铁成、于洋和谢铁骊三位老艺术家的鼓励,他才决定,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自己也可以突破石挥塑造的形象,创造一个张国立的《我这一辈子》。
当然,福海那种萎靡、晦气的样子不仅使看了的人压抑,让演惯了皇帝的张国立也颇为头痛。张国立自己也承认:“拍这部戏时,从相貌到心态我整个人都是福海了,每天压抑得头痛,但邓婕提醒我,不能释放,稍微释放一下就不是福海了。哎,福海把我折磨惨了。”
来源:新快报 作者:由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