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4日电 2005年的上海,每万人中将有10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全市高校在校生总规模将达到50万人以上,其中研究生达到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5%,率先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将达到14年以上。这是上海绘制的教育发展蓝图,用3年时间赶超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教育水平。
据文汇报消息,围绕实现这一目标,上海已确定实施一批对教育有重大影响的工程。
一是基础教育创优工程。继续实施小班化教育,加快提高初中办学水平,并运用新的投融资体制建设若干现代化高中和中职,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扩大规模,使70%以上初中毕业生接受优质普通高中教育。
二是科技和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着力建设好医学基因组学、现代应用数学、化学生物学等40个国家、地方重点实验室和50个高校重点学科。
三是大学园区建设工程。以资源的集聚、释放和共享为基点,建设和完善东方(杨浦)大学城和徐汇科教集聚区,规划建设好闵行、松江、南汇等规模合理、资源共享、学科交融的新型大学(科教)园区。
四是“产学研”一体化重点工程。紧紧围绕上海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集聚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资源,大力发展各种新型研发机构,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大力培育高技术产业集群,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提升上海产业能级、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
五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做好中小学校计算机配置工作,实现“校校通”,在上海大中小学校中全面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采取各种措施鼓励科研人员和学生上网。(何连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