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月中旬到11月15日,河北燕山大学累计欠学分达到或超过20分的120名大学生陆续办完了退学手续,黯然神伤地离开了大学校园。在这次受到退学处理的学生中,有85%的学生是因为过度沉溺网络而荒废了学业。该起事件日前经全国众多媒体报道后,在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界引起强烈震动。业界有关人士指出,燕大百名学子被逐事件的背后,一方面对那些不思进取、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学生再次敲响了警钟;同时,更折射出我国高校自1999年大规模扩招之后,高校在管理上出现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专家指出,高校教育改革应以维护品牌和提高素质为前提。扩招绝不能以牺牲教育质量作为代价。
120名大学生被集体清退
10月14日,燕山大学120名学生正式接到校方通知,他们因为在校学习期间,累计欠学分达20分或20分以上,被学校作退学处理,退学人数占在校生人数的1.11%。
据新华社消息称,燕山大学2001年8月之前施行的《学年学分制管理细则》中规定:“学生欠学分累计达到或超过20学分者经批准可留级试读一年。但2001年8月取消了上述规定,作出了新规定,要求对欠学分达20学分或以上者一律做退学处理,并从2002年度学籍处理时开始执行。
谈到新举措出台的背景,燕山大学副校长刘宏民在接受燕赵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学风下滑是近几年来高校扩招后存在的普遍现象,扩招后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从而给教学和管理带来诸多困难,造成教学质量的下滑。有的专业课有1/3的学生不到课,1999年、2000年燕山大学在全省的计算机、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名次大幅下滑,这种情况促使学校下决心来开展一次持久的教风学风大讨论,这次讨论共制定了30条整改措施,其中一条便是取消欠20学分仍可以试读留级的规定,改为劝退。”
据报道,新制度出台后,学校还是采取了许多缓冲措施,其中包括规劝累计欠学分达10多分者降级试读等,但部分学生碍于面子或考虑到多交一年学费等原因,不接受劝告,最终撞上红灯。被清退学生中,有60%以上都是降级后仍然不能补回所欠学分,这些学生或沉迷于网络,或从紧张的高中阶段过来后放松了要求,或因为恋爱和经商耽误了学业,辅导员多次规劝仍然执迷不悟,有的则因各种心理问题不能继续学业。用燕山大学机械学院副院长赵长财的话说就是:没有一个是冤枉的。
母亲们无奈的陪读史
燕山大学信息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张红兵近一个月来接待了一拨儿又一拨儿学生家长,他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家天塌了!”伤心父母用最朴素的言语表达他们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的震惊。
的确,退学对每个学生及其家庭都是一件沉痛的事情。燕赵都市报记者在追踪该起事件时,得悉有的学生家长为了孩子不堕为被清退之列,只好前来陪读。因为燕大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将考试中冒出来的“危险分子”登记,然后用书信或电话方式通知家长。
陈舟的母亲就是其中的一位。陈舟考取了燕山大学,而高中时的女友则上了北方另一所大学。为了与千里之外的女友能够相聚,逃课便成了常事。今年6月,陈舟所欠学分已达16分。心急火燎的母亲,当即从三千里外的西北乘车两天两夜赶到秦皇岛,在校外租住一间房子,照料陈舟的饮食起居。
快半年了,是母亲细心的照顾和鼓励让他支撑着自己的学业。在考高数的前一天,陈舟在宿舍复习了整整一夜,第二天喝了一杯浓咖啡进了考场,被称做“杀手科目”的这一关终于让陈舟闯过了。
燕大附近的山东铺村,已成为家长陪读的聚居地。一位邢台的母亲,因为孩子迷上网而濒临退学,这位母亲从邢台赶来时下车不慎扭伤了脚,每天在校园内拄着单拐一瘸一拐地跟在孩子后面。一位宿舍管理员说,每次她看到那位母亲艰难地蹲在树坑里掏树叶回租住处生火时,都会感到一阵阵心酸。
这些孩子究竟怎么了
当前高校一些学生为何如此不思进取?这些孩子究竟怎么了?探究其中的原因,许多人认为,这与家庭、学校的不当教育以及某些浮躁社会现象的影响有关。而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学生的生活自理、自控能力差,缺乏理性的是非辨别能力以及人格上存有缺陷。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需要经历这种深刻的人生挫折教育。
据悉,目前大学校园内70%以上都是独生子女,部分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自制力差、心浮气傲、惟我独尊、心理偏狭、多疑等诸多问题,这为管理者和教育者都提出了新的课题。燕山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每天都要接待大批学生,有时连预约都很困难。在燕山大学信息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张红兵的眼里,这些学生从法定年龄上讲已是成人,但在心理上都还是孩子。
由于中学阶段长期受学习压抑,一进入大学就会迅速反弹,加之消极对待专业,不满意学校,部分学生心理失衡,放松了学习。张红兵认为,一名学生素质的高低不仅体现在入学分数上,还在于自我约束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此次燕大清退的120名学生中,80%都是因为沉迷网络荒废了学业。在燕大周边盘踞着约30家网吧,记者日前出入其中几家时,大都不需要登记,里面烟雾缭绕,有的还有送餐服务。男生游戏,女生聊天是永恒的主题。每到清晨,便有三三两两精神萎靡的学生从网吧溜进校园。
燕大有教师指出,挫折教育对人的成长是必要的。燕大这次清退120名学生,是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不得不采取的措施,但这种挫折对人的一生教训深刻。
扩招应以不牺牲教育质量为前提
燕大百名学子被逐事件,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是当前高校扩招后,如何面对复杂的管理问题,这也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问题。对此,教育界人士指出,扩招应以不牺牲教育质量为前提。
高校扩招之后,原有的科学规范的教育秩序将被打破,一方面加大了老师的负担,另一方面学生也做出了牺牲,像著名教授的讲课也因为听课的人多,不得不分几次来完成。另外,部分学校的住宿条件也很难满足扩招的需求,无奈之下一部分学生只好在校外居住,无形中在经济上增加了负担,更主要的是脱离了学校的学习氛围,长此以往,将会影响到教育质量。
在师资力量、教学软硬件没有多少改观的基础上,怎能保证所有上学的孩子们能够得到和以往同样水准的教育?他们的生活条件、活动空间又有谁来关注?
据报道,1998年燕大的招生人数为1926人,2000年招生人数就达3800人,这时候校园内开始出现人满为患、各种教学资源紧张的状况,实验仪器、设备、教室数量、师资水平相应吃紧。在一定程度上,新落成的博园缓解了扩招之后的住宿紧张。
这次退学学生之中,一个明显现象是,住在校外博园公寓的人占相当比例,机械学院住在博园公寓的学生当中有1/10退学,信息学院退学学生绝大部分住在博园公寓。以往学生都按院系、班级住宿,现在则是混居,一个宿舍有好几个院系的,甚至几个学校的学生混住在一起,找个学生、发个通知都很困难。班级淡化,集体活动难以组织。
况且能管住本校的学生管不了外校的学生。以往学生要求出早操,自从扩招后,学校场地不够,这项制度也取消了,学生难免自由散漫。(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来源:生活时报 作者:庞永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