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8日电 一项对罪犯改造工作的创新在上海悄然启动。经过两年的酝酿,自今年4月起,“社区矫治”———依靠社会力量,对假释等罪犯进行教育管理的工作,开始在该市的三个街道进行试点。有关部门通过整合政法、社区等各方力量,着力对社区范围内的罪错群体进行有针对性、亲和力的矫治,探索出一条体现现代司法理念的非监禁刑模式的教育改造新路子。同监禁刑相比,对初犯、偶犯、未成年犯、过失犯中罪行较轻且真诚悔罪者的改造,社区矫治具有使这些对象提早适应社会生活,以健康心态顺利融入社会,从而减少和避免犯罪的优势。
据法制日报报道,目前上海开展社区矫治工作主要举措有二。其一、把依法获得假释和监外执行的罪犯及被判处缓刑、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列入社区矫治范围,运用社会化的工作方法,加大管理教育的工作力度。其二、制定操作性较强的运行程序,完善帮教和控制网络,切实提高改造质量。根据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政法各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监狱管理机关、法院、检察机关、基层公安机关及区、街道党政组织及相关职能部门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与工作要求,并先后制定了包括矫治工作的衔接、基础工作、日常管理、教育学习、技能培训、公益劳动、期满鉴定与宣告、奖惩办法、考核标准等一系列工作细则。目前,三个试点街道的所在区,都成立了社区矫治工作协调小组,具体指导这项工作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试点街道也都建立了由监狱干警、街道干部和社区志愿者组成的工作小组,并为每名矫治对象建立了内容详尽的“矫治台账”。
据了解,近八个月来,三个试点街道的一百多名社区矫治对象思想稳定,表现积极,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斜土街道组建起了一支有较高素质的社区帮教志愿者队伍,为矫治对象在思想、生活上提供“一对一”的帮教。他们还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公益劳动、技能培训和就业用工推荐等五大基地,规定矫治对象必须参加集体教育活动和公益劳动,同时街道也提供技能培训和用工推荐,为他们平稳回归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曹扬新村街道建立了由社区矫治办公室、民警(治保主任)、社区志愿者、矫治对象家属组成的四级工作网络,开展了“思想上帮一把,生活上扶一把,工作上托一把”的帮教工作。宝山路街道制订了“社区矫治人员守则”、“社区矫治工作人员职责和工作纪律”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并想方设法替矫治人员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据悉,社区矫治工作将于明年下半年在上海全面推开。(刘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