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海口11月27日电题:通讯:带您认识一个真实的“粤海铁一号”——访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粤海铁一号”总建造师汤春晖
中新社记者关向东
清朝名臣李鸿章,九泉之下一定会为他亲手开办的江南制造局感到自豪。一八六五年这个把工业革命首先带入封建中国的“老字号”,今天依然在中国最有活力的黄浦江上,显示着勃勃生机——这个被称为中国造船业龙头老大的“江南造船厂”,如今是中国特种船舶的制造基地,专门从事技术含量高、设计新颖船泊的制造,新近她又向国人奉献了中国第一艘跨海火车轮渡“粤海铁一号”。
年仅三十三岁的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工、“粤海铁一号”总建造师汤春晖,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发动机专业,是改革开放之后新中国自己培养的新一代高级船泊工程技术人员。
汤春晖为自己能够服务于“江南造船厂”这样的中国民族制造业企业感到自豪,他透露说:对船舶并不是十分内行的粤海铁路集团,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最看重的是企业的信誉度与过硬的技术能力,而江南造船厂在报价高于其他数家国内外造船企业的前提下,能够争得“中国铁路第一船”大定单,靠得就是这两项指标。
汤总告诉记者:江南造船厂为建造中国第一艘跨海火车轮渡,投入了颇大的精力,按照中国船舶工业七0八所先进的设计,调配了大量技术过硬的工程技术人员,仅用十九个月就完成了通常二十一、二个月才能完成的所有制造、调试工作,为确保粤海铁路通道年底贯通尽了力。
工科出身的汤春晖,用非常精密的科学语言,向对记者如数家珍地介绍起“粤海铁一号”创造的多个“中国第一”。
在轮船的底舱火车甲板轨道上,“粤海铁一号”在全国首次采用嵌入式轨道安装方式:整个甲板在安装了四轨火车道后,没有凸起物,使得该甲板可以多用途使用,必要时可以运载汽车、多用途重型车。
记者在两条轨道之间的甲板上,发现焊接了许多钢铁圆环,舱内还摆放了许多类似于千斤顶的铁家伙:原来那是一种捆绑装置,在火车停靠之后,可以靠气动自动升降,用于抵住车厢底部对车箱进行捆绑,同时还将有钢铁楔块在车轮位置参与固定车厢,防止其发生位移。
在二层宽阔宛如“小型航空母舰”的汽车甲板上,记者同样看到了设计周密的捆绑装置:那是一道道如履带印的防滑道,加上一些十字槽口“地令”。一种汽动式捆绑装置,一头固定在汽车上,一头卡在地令槽中,然后充气拉紧捆绑,确保汽车在船舶十五度倾斜中无恙。
在顶层的驾驶室,汤春晖告诉记者,这里有多项中国第一次在船舶上使用的技术:英特灵减摇抗倾装置、单手柄操作系统、船泊用“黑匣子”。
所谓英特灵减摇抗倾装置,形象地说就是在船底部U型安装的三个水舱,舱口分别安装了巨型鼓风机,利用电脑全自动检测船泊的摇摆频率和倾斜度,按照船舶倾斜相反的方向向水舱中鼓风施压,从而减少船舶摇摆频率和倾斜度。当海上风浪高达八级以上时,其减摇抗倾能力可以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
在驾驶室记者特别注意到,这里没有人们想象中巨轮上的大型船舵,代之以电子游戏机似的一排排的按钮和控制杆。
汤春晖介绍说:在“粤海铁一号”上,人们很难看到影视剧中,船长在风浪中大声指挥,舵手分别紧急操作各种船舵的情形,代之以在中国第一次使用的“单手柄操作系统”。
英国劳斯莱斯公司提供的这套操作装置,利用计算机自动配置力量,只用一个手柄就将两台主机、两台舵机、三台侧推的力合成,使船泊控制成为一种享受。而以往轮船要向某一个方向调整,最少要使用七个以上手柄配合操作。
驾驶室房门左侧,记者看到了第一次安装在民用船只上的“黑匣子”,而以往只是在飞机上才用这种装置。其作用是航行数据记录仪,记录船的状况,主要是转速、主机、轮机、涡轮等的运行数据,并记录电视监控系统和雷达,在发生事故时加以判断。
在汽车停泊甲板边上,记者看到一排排洁白的救生滚筒。汤春晖告诉记者:这是第一次在中国使用的气胀式垂直撤离装置。如果真的遇到了不测,只需打开这个盖,人就能钻进去。人一钻进去,里面的二氧化碳就自动膨胀,向海面形成一个垂直救生充气通道,沿着软壁滑落下去,可进入自动充气的救生筏中安全撤离。一个筏就可使一百0一人在半小时之内安全撤离,两侧船舷六个筏就可撤离六百0六人。两个补充筏分别可撤离五十一人。这样,在半小时内,光是气胀式救生筏就可安全撤离七百0八人。这套设备,在先前的试验中已经成功地测试过一次,表现良好。
同九十多名上海江南造船厂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护送“粤海铁一号”到海南的汤春晖对记者说:经过一段海上航行,作为总建造师,对“粤海铁一号”技术性能充满信心。
对读者关心的船、桥、港对接问题,他说:只要各个工程能够高标准完成设计指标,相信对接测试不成问题。
他特别透露说:为了配合栈桥对接,在“粤海铁一号”船头、尾均有保持平衡用的重倾调节水舱、水泵,以确保对接时船体吃水线基本保持平衡。
他告诉记者:“粤海铁一号”轨道对接误差设计不超过五毫米!!
据悉,栈桥工程将于十二月八日全面完工,届时“粤海铁一号”将与粤海铁路栈桥隆重举行“第一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