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11月23日星期六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文娱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上海国际艺术节:“都市营造”主打上海双年展

2002年11月23日 11:18

  中新社上海十一月二十二日电 题:“都市营造”主打上海双年展

  中新社记者孙璐

  作为第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重要内容之一,二○○二上海双年展今天在上海美术馆开幕。这是一次中国迄今规模最大、国际影响力最广泛的当代艺术大展,而“都市营造”的独创主题更吸引了各界人士关注的目光。

  建筑艺术成为重点

  本次双年展把当代建筑艺术纳入美术类大展的视野,并将其作为主体内容,这在上海美术展览历史上还是首创。来自世界各地的六十八位/组当代著名艺术家和建筑师参加展览,作品范围则涵盖了绘画、雕塑、模型、图片、文本、草图、影像、互动式媒体等各种类型,带给观众们更丰富的视觉空间。

  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向阳在此表示,建筑艺术其实是当代艺术中很重要的一个门类,然而它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被摒弃在艺术大门之外。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加剧,建筑格局的趋同、建筑风格的单一、历史文脉的断裂与都市个性的遗失,产生了众多现实问题,值得当代艺术家们更多的关注与深层思考。

  “都市营造”主题创新

  作为中国视觉艺术的顶级大展,上海双年展已成功举办三次,而“都市营造”主题的提出使得本届双年展具备了多元文化的属性和现实意义,备受瞩目。

  据双年展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介绍,“营造”一词正式出现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也是中国文化对于“建筑”的本土命名,同时它也涵盖了今日艺术家以综合手法进行的多样化创造;“都市营造”意在从“整体艺术”这一最新艺术走向出发,以综合多样的视点看待都市文化,将当代建筑和当代艺术的优秀成果集合起来,构造出崭新的空间。

  在将“营造”一词译为英文时,双年展组委会还颇费了一番脑筋,因为营造既有“制造”之意,也包括“创新”和“经营”的意味,内容相当宽泛。

  上海的发展世界关注

  二○○二上海双年展举行之时,也正是上海申办世界博览会最关键的时期,本届双年展提出“都市营造”的主题,恰好与上海申博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不谋而合。

  对此,作为双年展策展人之一的上海同济大学教授伍江表示,上海申博是每一个上海市民最关心的事,专业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更当运用所长为申博尽一份力。双年展的主题与申博口号有契合之处,是因为上海的城市发展令人瞩目,就像双年展选择在上海举行一样,我们希望世界博览会也能最终选择上海,向全世界展示上海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


 
编辑:秦欣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