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11月22日星期五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全国高校“扩招”如何面对社会的“验收”

2002年11月22日 09:29

  从1999年起,全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按照当年统计,199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60万人,比1998年增加52万人,增幅高达48%。在此后的2000年、2001年,扩招增幅也分别达到38.16%和13.3%,到2002年时,这一幅度下降至相对平稳的10%左右。曾有专家评论说:中国高校近两年的扩招是世界各国罕见的。

  全国高校以“世界各国罕见”的速度大规模扩招,有着比较复杂的成因。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提供教育资源的能力,与学子们对求学机会的渴望之间,有着一定程度的错位。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招生规模是扩还是不扩,都不可能是两全的选择。大规模的扩招使更多的学子获得了上大学的机会,但也因此而引发或埋下了若干矛盾。实行扩招政策的几年来,社会舆论一直在两个问题上多有议论,一是高校急速扩招,会不会造成教育资源紧张而导致教育水平的下降。二是扩招的学生毕业进入就业市场时,会不会因为人才供给过剩而导致就业困难。对前一个担心,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反复表态,并切实采取了多种措施,尽量保证为所有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教育。而为了解决后一个问题,有关部门也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力求广开就业门路、增加就业机会,同时呼吁大学生们转变就业观念、适应就业形势,甚至有专家提出“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思路,以帮助大学毕业生先找到工作安顿下来,再在工作过程中寻找更合适的机会。

  明年暑期,1999年首次扩招的学生即将毕业而走向社会,以往人们担心和议论的问题,终于到了接受检验的时刻。

  现在距明年暑期还有半年多的时间,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与大学毕业生就业相关的政府部门已经开始联合行动,为扩招后首批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进行必要的政策调整和社会动员。

  在媒体披露的消息中,有两点值得特别注意,一是规定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对大学毕业生要取消进人指标、户口指标等限制;二是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并严格就业准入制度,对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职业,就业者必须持证上岗。这两条规定的共同指向,是就业方式的进一步市场化。取消户口限制,可以充分促进用人者与求职者之间彼此寻找,增加彼此相遇的机会,减少因户口限制而导致彼此之间的擦肩而过。而就业准入制度则筑起了相关职业的进入门槛,在一定程度上,使接受了系统教育的大学生们获得了一定的比较优势。

  在就业方式越来越市场化的情况下,作为市场的监护人和调控者,政府的职责和权限,是而且只能是利用政策措施,对市场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调控。而上述两项政策规定,有明显的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促进意图。它肯定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还需要大学生们自己做出相应的努力和调整。比如转变就业观念、降低求职的心理预期等,已经是几年来的老生常谈,但明年暑期毕业的应届毕业生骤然增加30%,显然使这些调整一下变得紧迫起来。

  可以预计,经过连续几年的大幅扩招之后,今后的高校招生规模将趋于稳定。但即使如此,经过从1999年开始的连续扩招,2002年全国高校实际招生人数也已经达到1998年的2.5倍左右。虽然这样的数字尚不足以说明中国高等教育已经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但大学生确实已经失去了曾经有过的“天之骄子”的地位,就业市场上学历“门槛”的提高,大学生就业选择的“下移”,都已经是既成的现实,而且还将更加明显。对于每一个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这都会带来压力和一定程度的挫败感,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这却是进步。为了适应这样的进步和变化,大学生们只有更加努力地学习,增强自己在新环境下的竞争能力。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张天蔚


 
编辑:李艳敏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