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11月22日星期五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京报指邵逸夫先生捐款设奖为内地富豪做出榜样

2002年11月22日 08:53

  中新网11月22日电   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最近捐款创立“邵逸夫奖”,用以表彰全球造福人类的科学家。该奖被媒体称为“21世纪东方的诺贝尔奖”。中国青年报今天在“冰点时评”栏目中刊出评论,指邵逸夫设奖这种善举为内地富豪做出榜样。

  文章说,中国经济如今蒸蒸日上,富人层出不穷,但热心公益的人却不多。今年的《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大陆企业家财富增长,名次提前,很为中国人争光。如果在热心公益事业的队伍里也能经常看到他们的身影,人们将更会为他们感到自豪。

  文章说,中国国家大,要办的事情多,需要的钱也不是小数。有不少学校需要盖栋新教学楼代替危房,有不少孩子还上不起学,有不少下岗职工和农民生活没有保障。政府当然有责任解决这些问题,但当政府财力不够,难以顾全时,就非常需要社会上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或企业伸出援助之手。

  赚钱何为?文章作者认为,赚钱不仅在满足口腹之欲,更在于以此证明自己的价值。把部分财富贡献出去,做些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事情,这不啻是用财富实现和证明自我的另一种最佳方式。另一方面,捐款用于公益事业,也是改善自己和企业形象、扩大企业影响的手段。公益事业说到底是为了人的事业,它源自对人的关怀和重视。一个企业关怀人、重视人,表明它有长远的眼光和宽阔的胸怀,这样的企业无疑是有发展潜力的。邵逸夫设奖,其魄力、眼光以及对世界科学发展的贡献,都令人钦佩。

  文章举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为例,指茅先生算不上富人,但这样一个走出书斋的知识分子,倡导创办了一项扶贫基金,还开办了一所家政学校,从最具体、切实的工作入手,帮助农民改变自己。茅先生的这种行为,也是值得一些富人反思的。

  文章又说,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巨富大款把个人所得用于公益和慈善事业,这固然有税制等原因:他们在世时,有高收入、高税率的制度管着;他们去世时,有很高的遗产税要征收。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当制度使巨富大款不得不变成慈善家的时候,制度同时也在改变着这些人的胸襟、眼光和气度,为社会和人类做贡献也会渐渐成为他们的自觉意识。这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编辑:余瑞冬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