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0日电 高校扩招后的第一轮毕业生就业高峰迎面而来,大四学生早已感受到严峻的就业形势。16、17日两天,吉林省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大中专毕业生人才交流会召开。
中国青年报今天的报道说,交流会传出一些新信息,复合型人才最受青睐,用人者理性对待证书,文科生就业难度加大,人才高消费明显减少。
据报道,前来招兵买马的来自16个省市的141家用人单位,多是大型国企、知名民企和大中专院校,他们提供了1.6万余个岗位,与蜂拥而至的2.6万余名毕业生的人数相比,供需比接近2∶1。
但让人意外的是,经过两天的双向选择,最后的签约率却只有30%左右,还有1万个岗位没有找到合适的应聘者。
应聘大学生普遍反映:今年,用人单位提高了对本科生的录用条件,更多岗位要求复合型人才。比如,同样是英语专业,那些与其他专业结合更紧密的金融英语、外贸英语、法律英语就受欢迎;同样是药学专业,那些既懂得药性药理,又懂得市场营销的学生就受青睐。
用人单位直言不讳地说,现在单一技能的本科生一抓一大把,随时用,随时招,缺的就是复合型人才,“二合一”、“三合一”人才节约企业人力成本,更适合具体工作岗位的要求。
面对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就考的一大堆“证书”:计算机等级证、外语水平证、网页设计师证、注册会计师证、驾驶证,不少用人单位却似乎“不太感冒”。
沈阳某企业招聘人员说:“有个学生,一下子掏出七、八个证书来,现在‘证’都‘毛’了,某些证书水分较大、真假难辨,可信度不高,所以,我们肯定不会单纯地‘以证取人’。”还有的用人单位认为,盲目“考证”的大学生往往是因为“对自身定位不准”,而“连自己都把握不住”的人,公司不愿录用。
另外,文科生就业难度加大,整体拉低了签约率。据了解,招文科生的用人单位寥寥无几,而且,整个文科生的“成交率”也仅为理科生的一半。
有业内人士指出,现有的一些文科教育内容设置脱离实际,培养的学生眼高手低的现象比较明显。比如工商管理,很少有单位会让毕业生直接进入管理层,而毕业生又不屑从底层做起,因此不肯轻易“签约”。
不过,此次招聘会上,有不少单位明确表示愿意录用专科生,专科生的签约率达到了20%。吉林省人才服务协会秘书长李克和认为,企业用人越来越理智,人才高消费现象将渐渐减少。(彭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