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台办在10月30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强调,"三通"是经济问题,在"三通"技术性、业务性商谈中可以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岛内各界、尤其是工商界欢欣鼓舞,苦口婆心地劝说陈水扁当局:"三通"是延续台湾经济的"救命符"。为缓解岛内外强大压力,陈水扁表面上高喊"两岸三通随时可以谈",但实际却绞尽脑汁,给岛内的"三通热"大泼冷水。这集中地暴露了陈水扁阻挠"三通"、谋求"一边一国"的本质。
制造各种借口,设置重重障碍
细细数来,陈水扁阻挠"三通"的新花招主要有:
一是提出所谓"官方谈判"、"国际航线"等不切实际的前提。早在9月28日,陈水扁就透过日本媒体放话说,两岸间的航线应定位为"特殊的国际航线"。此后,他又抛出两岸"三通"的一系列前提,即"不被地方化"、"不被矮化"、"不被边缘化"的"三不政策",以及"民主、对等、和平"的"三原则"。10月31日,陈水扁更扬言,"任何形式的直航都涉及公权力",两岸直航"要由政府来谈","不是民间可以取代的"。这实际上推翻了他过去所言"委托民间谈判"的立场。
二是以"国防安全"为幌子,蒙骗、误导岛内民众。10月21日,"国防部长"汤曜明声称,开放直航将"严重危害台湾安全",包括"战管反应不及、预警时间不足、台湾空军训练空域受压缩"等,并以科幻小说的文笔胡编什么"中共可能以民航飞机对台实施电子侦测、以战斗机伪装或民航机掩护战斗机对台攻击"等。11月7日,"国防部副部长"康宁祥又抛出一堆限制条件,宣称两岸直航应"定点、定线、定时、白天通航、夜间停航",尤其是应"比照国际航线,接受国际公法规定"等。
三是执意两岸两会协商。11月7日,"陆委会主委"蔡英文提出两岸直航协商的所谓四原则,即"政府主导"、"公权力不被侵蚀"、"海基会优先"、"民间团体只是协助角色"等。"副主委"陈明通表示,11月底"两岸关系条例"修法完成、直航技术评估报告出炉、"复委托机制"启动新的协商架构后,台"将以更具体、积极的善意,激活两岸协商"。所谓"复委托"只不过是在海基会这一被台当局称为"两岸协商的白手套"之外,再戴上一双白手套,其实质是想在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达到恢复两岸协商的目的。换句话说,台当局的所谓"复委托"、"海基会优先",根本就不是想恢复两会商谈,而是想使"三通"协商成为不可能。
四是重弹"台湾经济空洞化"老调。10月23日,陈水扁及"行政院长"游锡堃声称,"三通不是台湾经济的万灵丹","不能为了帮助一部分企业家就牺牲台湾的尊严与安全"。"陆委会主委"蔡英文更欺骗民众说,"三通涉及台湾安全、失业和资金过度流失等总体问题"。
五是阻挠"三通"立法。在"立法院"上一个会期,陈水扁暗中运作,封杀泛蓝军提出的"三通条款"草案。最近,在陈水扁授意下,"陆委会"炮制的"两岸关系条例"修正草案也只字未提"两岸直航"。
不难看出,陈水扁当局毫无推动"三通"的诚意,根本就不想"三通",或者说妄想"国与国的三通"。正如《联合晚报》形容:陈水扁"嘴上喊'三通'势在必行,手上却尽是拖延、阻碍'三通'的动作"。
“台独理念”作祟,谋求“一边一国”
靠"台独"发家的陈水扁,上台两年多来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大陆政策等各领域大肆推行"台独"施政,"一边一国论"是其"台独理念"的最集中表露。而阻挠、削弱两岸各方面的联系,则是其落实"一边一国论"的"重中之重"。
陈水扁当局认为,如果开放"三通",两岸关系将更为密切和复杂,"台独"将变得更加不可能;因而把拒绝"三通"视为"阻止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势力进入台湾,建立'台湾国家认同'最主要的防御工程",妄图一石三鸟:一是削弱两岸各方面的联系,为建立以"台湾"为核心的"民族、国家认同"创造条件;二是在李登辉声称"三通是国家认同的战争"的情况下,可借拒绝"三通"迎合"台独基本教义派",巩固"台独铁票";三是借所谓"官方谈判"、"国际航线",谋求"台湾主权地位"和"国与国之间的通航"。
可以预见,陈水扁不可能改变其以“一边一国论”为核心的“台独”政策,短期内“三通”僵局难以打破。陈水扁的作法与岛内民众发展经济、缓和两岸关系的意愿南辕北辙,牺牲了台湾同胞的根本利益,只会进一步加剧岛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
(来源:人民网2002年11月12日 ,作者:彭维学,原题:《台海观察:陈水扁阻挠“三通”的新花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