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11月06日星期三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美梦成真在当代——写在三峡工程二次截流之际

2002年11月06日 13:55

  中新社三峡工地十一月六日电题:美梦成真在当代——写在三峡工程二次截流之际

  中新社记者章敦华 罗成 全安华

  “三峡工程截流成功了,太阳出来了!”专程前来出席截流仪式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在结束他的正式讲话后十分欣喜地说。

  今日上午九时五十分,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成功。导流明渠成功截流,标志着三峡工程将转入第三期施工。中国人的三峡长梦离现实越来越近,近在咫尺之间,几乎触手可及了。在国人为之自豪、世界为之瞩目之际,谁都不会忘记——

  中国人的三峡长梦做了一代又一代

  桀骜不驯的长江洪水一次又一次冲决堤防,民众如蚁般地被逼出家园,许多无辜的生灵遭受灭顶之灾。将洪魔彻底缚住,让它“改邪为正”,是长江中下游两岸人民永远的梦想。

  暗礁密布,浪涛翻滚凶险的河道,无数次地吞没航船,多少人葬身鱼腹!航道如镜般的平湖,永为舟楫之利,是代代纤夫、艄公的梦想。

  祈祷光明之神保佑他们摆脱贫困,走上康庄大道,是川东、鄂西等“老少边穷”地区百姓的梦想。

  清冽甘甜的长江之水,飞越万重关山,浇灭的缺水之忧,滋润干涸的田园,是北国民众的梦想。

  民众的梦想,也是中国伟人的梦想。从孙中山先生到毛泽东主席和他的同事们,都把目光投向长江,投向三峡。

  从一九一九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到毛泽东主席“高峡出平湖”的豪迈诗句,到一九九二年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中国人的三峡长梦,做了七十又三年。

  有梦想,就有希望,正因为心中有希望,才会义无返顾。当代中国人——

  共襄壮举圆长梦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十四日,三峡工程正式动工。这是一项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巨大综合效益的特大型工程,也是一项事关全局、耗资巨大的工程。

  为圆长梦,中南海情牵大三峡。一九八零年,邓小平考察长江三斗坪坝址;一九八二年,他在听取准备兴建三峡工程汇报时,果断表态:“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一九八六年三月,他在会见外宾时表示,对兴建三峡工程这样关系千秋万代的大事,中国政府一定会周密考虑,决不会草率从事。一九九四年十月,国家主席江泽民考察三峡工地时号召,要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务求必胜。中国政府举全国之力,全力支持三峡工程。

  为圆长梦,全国水利、电力、建筑等各路专家学者荟萃中堡岛,各路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人员云集大三峡。十里工区,活跃着他们的身影,闪烁着他们的智慧,镌刻着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赤诚,是他们在三峡工地,在世界水电建设史上,创下了许多项“世界之最”。

  为圆长梦,百余万峡江两岸质朴勤劳的民众,舍弃世代生息繁衍劳作的温馨家园,一步三回头然而又是无怨无悔地踏上移民的远徙之途。川、渝、鄂三省市淹没大片良田,搬迁了成千上万的工矿企业。

  为圆长梦,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与三峡地区的相关单位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这些省市区的土地远离三峡,却与三峡的山水一脉相连,这些省市区的民众人不在三峡,却与三峡民众心心相印。

  举国共襄壮举,三峡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中国人的长梦,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正一步一步地实现——

  美梦成真咫尺间

  自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十四日正式开工以来至今,三峡工程已经累计完成投资八百四十三亿八千一百万元人民币。左岸大坝已经全线浇注到坝顶设计高程一百八十五米。今天右岸的导流明渠成功截流,标志着三峡工程建设总体上转入三期施工。明年,年流经三峡的四千五百亿立方米的江水将按科学的调度拦蓄和宣泄,库区蓄水达到一百三十五米,高峡平湖风光初现;左岸水轮发电机组正在抓紧安装,将于明年如期发电,强大的电能将为华中、华东及川东注入经济“血液”;五级双线永久船闸开启运行。防洪、发电、航运的巨大效益自此开始产生。

  到二00九年,三峡工程全部建成投入运行,库区蓄水达到一百七十五米高程后,世代为洪水所累的长江中游民众将彻底告别水患,高枕而无忧,安居且乐业;现代“纤夫”“艄公”们高峡平湖任“逍遥”,夜航闲赏巴山月;华中、华东及川东广大地区,电能源源至,财富滚滚来;南水缘北上,北国比江南。

  三峡长梦,正是代代国人的强国梦。三峡美梦成真咫尺间,仿佛伸手可及。这是中国人的骄傲!

  心若在,梦就在。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人,还有许许多多的长梦、美梦!(完)


 
编辑:叶晓刚
相关专题:聚焦三峡导流明渠截流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