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11月06日星期三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滚动新闻

当不了教授,就别当教授——谈教授的师德

2002年11月06日 10:59

  终于有人对大学教授提出非议了。詹学伟的《一个大学生对教授们的呼吁:你们别再“逃课”了,敢于披露某些教授不正经教课的时弊,是一篇对高等教育负责任的批评。

  曾经有一位教授上书,对大学生成绩逐年下滑表示忧虑。媒体为此发过不少评论,批评大学生不珍惜时光刻苦读书,所言固然不错,但毕竟只言及教学中“学”的一方,没有触及更重要的一方,即“教”的一方。教与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活动,如果教授的教学质量也逐年下滑,怎能企望学生的学习质量逐年上升?

  某些教授的教学质量,的确有逐年下滑的趋势。詹学伟批评的“逃课”,其实只是一点而已。不“逃课”的教授又怎么样呢?好的也有,但少有。早几年,就有人对三所高校教师做过一次专题调查,教学好的只占5%,较好和一般的占21%,而教学差的比例高达74%。这其中就包括教授在内。实际上,现在有的教授还不如讲师,无论处理教材、讲授方式、教学效果,都比不上讲师。而差的表现,主要是只客观地向学生解释现成的知识结论,缺乏对知识的体验、领悟,教学中师生之间缺乏认识、情感的冲撞和沟通,课讲得没有滋味,学生所获、感悟甚少。据我观察和听到学生的反映,有的没有学术个性,照本宣科,哪怕“本”子已经陈旧,也不管观点应该修正;有的不认真备课,甚至一本讲稿讲几年,没有新见解新材料;有的信马由缰,东扯西拉,天南地北侃大山。诸如此类,哪有教学质量可言?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教授个人的原因外,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高校建设中,无论学校,还是政府教育职能部门,对高校的评估看上去极为严格,学校规模、学生数量、专业设置、教授多少、讲师多少、教学设施、实验室、图书馆藏书量、科研成绩等等,都详细进行检查验证,应该说是细致的。但是对教学却很少进行过评估检查,也很少倾听师生对教学的意见。没有一流的教学,怎么会有一流的大学?

  第二,没有建立切实可行的教学责任制度。教授、讲师、助教,毫无疑义是有区别的,但区别在哪里?科研也许能拿“论著”来区别,但教学上的东西恐怕很少有人说得清。为什么要强调教授上课?因为教授讲课有其独特的风格,能够提纲挈领将一门课的特点做出与众不同的准确概括,能够深入浅出地把深奥的学术研究做出生动的描述,能够激发学生对学术前沿的探索兴趣和欲望,等等。同时,教授授课应该编写讲义,而所谓通用教材只能提供参考。如果做不到,就是把教授逼上讲台,那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授”,再强调也无意义。

  第三,现行的职称评聘制度重科研轻教学。有人说,评职称,论文是硬指标,教学是无指标。教学再差,论文够数就能滥竽充数;教学再好,论文不够数,职称门外边呆着去。而评上了也就聘上了,聘上了就什么都有了。这种评聘制度,如果不彻底改革,想要教授名副其实,难!

  写到这里,想起基辛格的职称。人们都知道基辛格是博士,其实他也有教授资格———出任国务卿之前,就是哈佛大学教授,承担教授的职责。他出任国务卿之后,离开了教授岗位,按规定必须辞去教授职务,就不再是教授了,但依然具有教授任职资格。从国务卿卸任下来,他果然想回哈佛当教授,但被哈佛拒绝,因为他提出不上课的要求;而不履行教授任课职责的教授,哈佛不需要。

  什么是职称?基辛格的例子可以解释得很清楚,即只是一种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认定。我们为什么要搞成终身职位?不具备教授资格,就不要当教授。有科研能力的去研究所当研究员好了,为什么偏要当教学不合格的教授?“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乃谓有大师之谓也。”没有“大师”就没有大学,没有“大师”品格就没有大学。大师品格者何?善于把学生引领到科研最前沿,领略世界科研最新进展的风光;善于启发学生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创造探索讨论未知领域的氛围;善于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传授治学方法之要领;善于在讲授和实践中给学生以人文关怀,让学生体会和养成人文精神。这就是大师的品格。如果没有这种品格,即便有一流的大楼,一流的设施,大学充其量也只能是“大”字号的中学,连办本来意义上的大学也难以合格,更不必说办一流大学了。

  作者:文志传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姜志云
相关专题: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