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11月06日星期三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滚动新闻

谱写新时代的动人篇章—来自三峡工程第一线的报告

2002年11月06日 10:27

  中新网11月6日电新华社今天发表长篇通讯《谱写新时代的动人篇章—来自三峡工程第一线的报告》,现全文转载如下:

  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在即,忙碌有序的建设工地上,机车轰鸣与拍岸涛声交汇,谱奏着一曲时代进步的交响乐。巍然耸立的三峡大坝,见证了建设者和库区人民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记载了中国人民把百年梦想变为现实的豪迈。

  创建“三峡模式”,激活先进生产力

  三峡工程有20多项经济技术指标名列“世界之最”,两次截流都是挑战水电建设技术极限。为保证工程的顺利进展,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建立了工程的创新体系。10年来,他们以“一流工程、一流质量、一流管理”为目标,在体制、科技和管理方面创建出“三峡模式”,通过创新来激活先进生产力,逾越一个又一个建设极限。

  三峡工程探索体制创新,用市场经济法则组织建设,形成了以项目法人负责制为核心,以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为支柱的“三峡体制模式”。如今,工程通过公开招标共形成合同4992项,合同金额358亿元。坚持招标投标,严格合同管理,一二期建筑工程投资的节资率分别为8%和3%左右。完善规范监理工作,有效控制了投资和进度,确保了工程质量。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三峡工程开工以来,广大建设者充分运用已有的科研成果,在施工中大胆进行技术创新,攻克了双线五级船闸高边坡开挖稳定、大江截流和二期深水围堰填筑、大型施工设备体系的运用和混凝土高速度施工等一系列难题,不仅确保了工程顺利进行,去年还创造了混凝土年浇筑548万立方米的世界纪录。

  “管理出生产力”。三峡工程创新管理模式,在工程资金管理上,实行“静态控制、动态管理”,有效地控制了投资成本,提高了投资效益。按1994年预计,工程静动态总投资为2039亿元,按目前工程进展和物价、利息趋势预测,总投资将不超过1800亿元;在施工管理上,严格工程质量和安全目标,设立质量特别奖,并制订相应惩罚措施;在坝区管理上,坚持工程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进行,制定高起点的坝区环境规划,分期实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树立“三峡精神”,弘扬民族文化

  建设者们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培养和树立的“三峡精神”,赋予了民族文化新的内涵。三峡总公司总经理陆佑楣曾提出:“为我中华,志建三峡”。这铿锵有力的八个字,是“三峡精神”的精髓所在。

  “三峡无小事”已成为每个三峡建设者的座右铭。这种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强烈的市场经济道德意识,使施工企业将“信守合同,追求卓越”作为一种企业精神,感召建设者诚信守约,敬业爱岗,争创精品,为国争光。有一次,在对底孔闸门安装螺栓的抽样检查中,发现一个试样强度不合格,工人们硬是在上万个螺栓中将这批螺栓全部拣出来。三峡建设者以这种高度的负责精神,从每一个数据,每一张图纸,到每一道工序,每一条焊缝,每一个螺钉,都充分准备,认真施工,严格检查,确保万无一失。

  百万移民更是以自己的行动为奉献精神、爱国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库区人民主动为国分忧,让出自己世世代代居住的家园,带着浓浓乡愁,不畏迁徙之苦,移居他乡。正是“三峡精神”,浇灌培植出“为国家舍小家,为国家建新家”的三峡移民文化。

  三峡工程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巨型工程,不同工序间的衔接,不同工种间的配合,不同标段间的协调都要求各方团结协作。在三峡工程10年建设历程中,各建设方紧密协作,建立起一个融洽和谐的外部环境,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有效地保证了工程效率。原计划17年的工程,目前已顺利完成三分之二。

  被誉为“当代大禹”的工程总设计师郑守仁,9年时间里不分日夜地守在工地,以身作则,用无私的胸怀团结大家严把质量关。工程开工以来共评定的13多万个单元工程质量全部验收合格,优良率达80.9%。他主持的设计优化科研项目,为国家节省投资1亿多元,国家奖励的数万元奖金,他全部捐给了水电建设和水电职工。青年工人田海涛,得知身患白血病,却主动请缨,把生命的最后4年献给三峡工程。

  铸筑三峡大坝,成就德政工程

  三峡工程,既是一项彰显国力、富邦强国的基本建设工程,也是一项体恤民生、凝聚民心的“德政工程”。

  开发和利用长江、振兴中华民族的梦想,无论是在内忧外患、民生凋敝的民国初年,还是在百废待兴的建国初期,它都只能是一个构想。如今,改革开放使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经过科学论证、民主决策,梦想才变为现实。三峡工程防洪、发电、通航的三大功能,正是为了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洪灾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自古以来,长江两岸人民就饱受洪灾之苦。三峡工程完工后,将形成库容为393亿立方米的“高峡平湖”,可拦洪221.5亿立方米、相当于4个荆江分洪区的蓄洪量,荆江河段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将提高到百年一遇。即使出现千年一遇的洪水,辅助采取分洪措施,也可保证荆江大堤安全,确保长江中下游8000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峡工程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847亿千瓦时,投入发电后,将通过“西电东输”,大大缓解华东、华中地区严重缺电的紧张局面。同时,三峡水电大量替代火电,也将使我国火水电结构失衡的问题得以缓解,并带来巨大的环境效益。

  三峡工程可大大改善川江航运条件,使长江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长江航道的通畅,将形成以长江干线为主体,巨轮畅通、通江达海、水陆联运的航运系统,川西及鄂西人流、物流从此进出方便,推进西部大开发。上起宜宾下至长江口的3000公里干流航线,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大经济区连接在一起,促进长江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陆佑楣说:“三峡工程作为防洪减灾工程、脱贫致富工程、改善生态工程和富民兴邦工程,是一项符合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工程。”(刘紫凌戴劲松施勇峰)


 
编辑:叶晓刚
相关专题:聚焦三峡导流明渠截流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