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11月05日星期二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走近中共十六大:中国实现载人航天已为期不远

2002年11月05日 06:42

  中新社珠海十一月四日电题:中国实现载人航天已为期不远

  中新社记者孙自法

  “目前,‘神舟’四号飞船各项工作正按计划节点顺利推进,预计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发射升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胡鸿福称,在保证航天员万无一失、安全返回的前提下,经过周密细致的工作,中国将实施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胡鸿福是在此间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作上述表示的,他说,中国航天科技实现新跨越、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表明中国实现载人航天已为期不远。

  中国一九九二年正式启动的载人航天工程共有七大系统构成,其中运载火箭系统和载人飞船系统的研制任务都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担。该集团公司介绍说,中共十五大以来的五年,是中国火箭和卫星发射次数最多、发射成功率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五年。五年间,航天科研生产捷报频传,推动中国航天科技实现了新跨越。

  这些新跨越主要包括:卫星种类多、数量多、应用广;卫星的高可靠、长寿命有了质的飞跃;小卫星领域实现技术、市场与资本的有机结合。

  中共十五大以来,国产卫星的品种增多、数量增多,资源卫星、导航卫星、海洋卫星等各种卫星相继发射成功,开辟了应用卫星的新领域。到目前,中国已经形成对地观测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气象卫星、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等四个系列,地球资源卫星、导航定位卫星和海洋卫星也开始向系列化方向发展,各类卫星都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二00一年八月,中国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成立并即将进入资本市场,标志着中国在小卫星领域基本实现技术、市场与资本的有机结合。“风云一号C”、中巴“资源一号”等卫星已在太空中超期服役仍正常运行,说明中国卫星在高可靠、长寿命方面有了质的飞跃。

  中共十五大以来,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进行了二十一次飞行,成功地将二十七颗卫星和三艘“神舟”号飞船成功送入太空,保持了百分之百的发射成功率。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作为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可以发射不同轨道、不同重量的航天飞行器,并以技术含量高、经济性能好等特点而著称,其在入轨精度、有效载荷系数和适应能力等方面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航天科技实现新跨越,无疑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与此同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本身亦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九九九年至今,中国已先后三次出色地完成了飞行试验任务,将三艘无人试验飞船成功送入太空。今年三月二十五日“神舟”三号试验飞船发射,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亲临现场,并为“长征二号F”火箭题写了“神箭”二字,称此次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长征二号F”捆绑式大型液体运载火箭是为载人航天研制的新型火箭,也是中国所有运载火箭中起飞重量最大、箭体最长、系统最复杂、可靠性最高的火箭。为确保航天员的安全,科研人员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开创了中国火箭研制史上首次研制出故障检测系统和全冗余的控制系统、首次实现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和垂直转运等多个第一。

  “神舟”号飞船具有综合应用强、智能化程度高等鲜明特色。为使搭乘飞船的航天员在真空条件下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中国航天科研人员攻克了环境控制、生命保障等一系列不同状态下增强飞船可靠性的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均为国际宇航界公认的技术难题,包括飞船返回舱再入大气层时,承受摄氏上千度高温气流冲刷的材料和结构技术;使飞船准确降落在预定区域的先进控制技术;防止返回舱过载而影响航天员健康甚至危害生命的回收技术等。

  胡鸿福透露,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中国实现载人航天飞行之后,还将突破以飞船交会对接、空间实验室、深空探测等为代表的一批关键技术。


 
编辑:李淑国
相关专题: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