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渥太华十一月一日(蒲力)今天是西方国家的万圣节。而万圣节前夕则是“牛鬼蛇神”纷纷出笼的“鬼节”。这天晚上,夜幕还没降临,三五成群的孩子就开始“鬼节”最重要的活动——挨家挨户敲门要糖,其中包括去加拿大总理府和总督府。
“鬼节”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爱尔兰、英国和法国。当时,人们把十一月一日当作新年,表示丰收的秋天结束、寒冷的冬天开始。而在新年除夕,活人和死人的阴阳界限会变得混沌模糊,神灵、鬼怪会回到人间。这时,靠着鬼神的帮助,祭司或牧师便容易占卜未来。
那时,对于完全依赖大自然生活的人们来讲,能预言未来,得到祝福,平安度过寒冷、黑暗和漫长的冬天,获得来年的好收成,是无比重要的事情。所以,十月三十一日晚,人们戴上各种动物头做的面具,穿上动物的皮毛扮作神灵、鬼怪,将谷物、动物作祭品投入火中,祝愿彼此好运。
到十九世纪,欧洲移民大量来到美洲大陆,“鬼节”的庆祝活动也逐渐在北美流行起来,并且有了新的发展——社区聚会开始增多,大人也会在这一天给孩子讲可怕的鬼怪故事。二十世纪后,“鬼节”渐渐失去了浓郁的宗教和迷信色彩。人们穿戴着鬼怪和神灵的服装、面具,挨家挨户索要食物和钱币。
近二十多年来,这一活动慢慢变成孩子们的节日。“鬼节”之夜,小孩子会口中念着“给我糖,要不我就吓唬你”的“咒语”,挨家挨户要糖果,就连加拿大总督府和总理府也不放过。崇崇“鬼影”中,打扮成卡通人物或魔鬼的人打开总督府或总理府大门,无论大人、孩子,凡是来客,每人都会得到一包糖。但自从去年美国发生“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后,渥太华市政府发布了“鬼节”的特别注意事项,许多家长也因此远远地跟着孩子去要糖果,回家后,家长要先检查,才让孩子吃这些糖果。
商家当然不会放过赚钱的机会。一个月前,各类为“万圣节”派用场的糖果和装饰品就占据了柜台。南瓜灯、大蜘蛛网、人体骷髅、稻草人等纷纷出门。“鬼节”当天,幼儿园的小朋友、学校里的学生、甚至一些成年人都戴起面具,扮着天使或魔鬼,千奇百怪地招摇过市。
今年万圣节前夜,渥太华下了今年第一场小雪。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装扮成白雪公主、大南瓜、骷髅、小精灵、巫婆等等,手里拎着口袋,嘴里念着“给我糖,要不我就吓唬你”,踩着落叶,一家一户“叮咚、叮咚”按门铃,要糖果礼物。
知道孩子们要光临,有的居民把自己藏在门前的稻草里,当孩子们走到跟前,藏着的人怪叫着突然跃起,把孩子们吓一跳。而大多数居民则是一听到门铃响,就赶紧开门,向每一个孩子发糖或小礼物,一拨接一拨,忙得不亦乐乎。到八、九点钟,糖果发完了,就把门前的南瓜灯熄灭掉,意思是“鬼节”结束了,糖也没有了。为了要糖,孩子们即使多走好几条街,甚至小手冻得通红也不在乎。回到家,他们会倒出所有“战利品”,分门别类,和兄弟姐妹或朋友比谁的多、谁的好;然后把糖果放进冰箱,慢慢享用一年。这时,要糖果礼物中所经历的“恐怖”和寒冷,都被快乐取代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