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扁声称要走“自己的路”以来,“台湾前途决议文”已经成为他的“定海神针”,被他当成应付祖国大陆、欺骗台湾同胞、迎合美国心态、鼓励“台独”势力的“神灵妙药”。“台湾前途决议文"”如此走“红”,是由它的分裂本质和陈水扁当局客观上的需要决定的。
“决议文”的连贯性
“台湾前途决议文”“受宠”的基本原因是,符合民进党在分裂祖国问题上的一贯主张,并且成为“台独链”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就“台独”主张来说,民进党早期主张通过“公民投票”方式实现“独立建国”,并且为此出台“台独党纲”。只是在“台独党纲”公布后,民进党在上世纪90年代前半期的各类选举中结果一直不理想,严重阻碍“三阶段完成执政计划”的实现。为此,民进党开始对“台独党纲”进行重新包装。1995年9月13日,时任党主席的施明德在美国公开宣称“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民进党若执政,不必也不会宣布台湾独立”。“维持现状就是独立”的“实质台独”,逐渐成为党内主流派的意见,党内主要派系经过反复磋商和争吵,终于在1999年5月8日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推出“台湾前途决议文”。
因此,从“住民自决”、“独立建国”到“实质独立”的阶段性“台独目标”,从“台湾地位未定”、成立“台湾共和国”到台湾和大陆是“互不隶属的两个国家”的“台湾定位”,从拒绝“一国两制”、发展“两岸两国间的友好关系”、推动“全方位外交”到架构“公民投票拒统法律体系”等具体分裂手段,“台湾前途决议文”和其它“台独”文件一样,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是一脉相承,同气连枝,只有形式、名称的不同,没有分裂本质的改变,而且更符合在“中华民国”旗号下推动“渐进台独”的政治需要。为此,本来在“台独兵器谱”中排行远不及“台独党纲”的“台湾前途决议文”,被陈水扁看成是唯此唯大的“台独宝典”。
“决议文”的欺骗性
“台湾前途决议文”之所以走红,是因为在伪装“台独”问题上可以起到其他分裂纲领、主张、口号所起不到的作用,因而比其它“台独”文件具有更大的欺骗性。
“决议文”给人的假象很多,通篇隐藏着政治陷阱。它的两大核心内容是“肯定”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与“公投拒统”。但在宣扬“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时,拉出“中华民国”作掩护,这在绝大多数怀有“中华民国情结”的民众中发酵,甚至能对泛蓝阵营的支持群体产生分化效应,再则因为是“两岸两国,一边一国”所以也能满足“顽固台独”势力的“心愿”。在宣扬“公投拒统”时,为“台湾主权独立”戴上“社会共识”的光环,打着“尊重台湾人民民主权利、台湾人民有权选择前途”的旗号,大大刺激了社会中存在的“台湾人民出头天”情绪和极端民主心理,蒙弊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作为“公投拒统”的社会基础,再则因为是“公投拒统”所以也能满足“顽固台独”势力的要求。
在两大假象下,“决议文”极易给社会民众造成一些错误印象。在捏造的“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台湾的主权领域仅及于台澎金马与其附属岛屿”的“事实”基础上,“台独”态度和提法较为“温和”和隐晦,似乎造成民进党已经改变“台独党纲”中建立“台湾共和国”的主张、因而“台独”的危害大为减少的印象。
民进党在这一文件中,对“公民投票”的功能与取向重新进行包装,为“台独党纲”中的“公投方式完成独立建国”嫁接上“‘公投’维持‘中华民国’存在”的功能,为“台独党纲”中的公民投票“否定现状”变为“保持现状”的取向,似乎给民众造成民进党的“公投”不是为“台独”、只是为了“保卫‘中华民国’的生存”的印象,增加了“公投”对民众的欺骗性和操作过程中的可行性。“台湾前途决议文”本身所含有的欺骗性,是陈水扁和民进党当局如今越来越看重它的价值所在的原因。
“决议文”的实用性
“台湾前途决议文”如今高登民进党的“行动纲领”之首,成为陈水扁的“最高指导原则”,关键是“决议文”对陈水扁和民进党来说,确实存在"实用价值"。
从源头上讲,“决议文”由“八届二次会议”通过,在2001年10月举行的“九届二次会议”上又将它的位阶提升到“效力等同于行动纲领”。既然是“党的决议文”,又是“行动纲领”,陈水扁突出“决议文”,把它作为民进党的“新神主牌”,是情理之中。另外相关的问题是,民进党强化“台独”立场的重要文件如“4.17决议文”、“10.07决议文”、“台湾共和国宪法草案”、“台独党纲”和“台湾前途决议文”等出台,内容上有陈水扁的观点,形式上有陈水扁的推动,立场上有陈水扁的影子,都是他的图谋和“杰作”,因此他有权“厚今薄古,分出彼此”,突出“决议文”同样有其“正当性”。
从政治上讲,民进党坚持“台独党纲”,如今上台执政,面对的首要难题是如何处理“独立建国”和“中华民国”的矛盾。如果要“独立建国”,陈水扁在当选之初就应拒绝“就职”;只要承认“中华民国”,民进党才有执政的平台。陈水扁表示,作为民进党主席,“首先要面对这个严肃课题。以台湾前途决议文作为处理两岸问题的最高原则,这是非常重大的事,换句话说,是‘用台湾前途决议文间接处理有关台独党纲的问题’”。
显然,在涉及民进党执政前提时,“决议文”的实用价值高度体现出来。
从效益上讲,且不说民进党以前进行的淡化和伪装“台独”的“政治转型”,曾经带来陈水扁当选台北市长、民进党赢得1997年县市长选举和1998年“立委”选举轻松过关的成功,就拿陈水扁在2000年3月18日得到的让他上台的39.3%的选票来说,也是“台湾前途决议文”表达的接受“中华民国国号”、从而冲淡“台独党纲”这一“票房毒药”的结果。选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证明,“决议文”更符合当前台湾社会意识需求,可以让民进党方面具有更大的政治空间。
从政策上讲,不少民众被接受“中华民国国号”这一“文字上的表述”所迷惑,被维持“中华民国”现状这一“变性台独”所欺骗,放松了对“台湾前途决议文”的分裂实质和“公投拒统”的批判;有些人甚至提出,只要民进党放弃“台独党纲”,大陆就可以与其对话和接触,没有对“台湾前途决议文”形成应有的防线。这种在“台独”危害上重“台独党纲”轻“决议文”的情况,成为陈水扁和民进党当局的思考点,在“台独”途径上调整为以“台湾前途决议文”为主,在“维持‘中华民国'存在”的旗号下,既能扩大支持群体,又能掩护“渐进式台独”前进,同时也能完全符合美国在台湾海峡保持“不统不独不战不和”状态的需要。在“一边一国论”被遭到严厉批判后,又扯出“决议文”为之辩解。
“台湾前途决议文”中“两岸两国现状”成为陈水扁的“台独”基本定位,“维持‘中华民国’存在”成为他推动“台独”的最好伪装,“公投拒统”成为他对付统一的“最后绝招”。正是因为“决议文”在“台独”上的连贯性,所以成为陈水扁的“政治纲领”;正是因为“决议文”的实用性,所以成为陈水扁的基本政策;正是因为“决议文”的欺骗性,所以一再受到陈水扁的重视。
来源:人民网2002年10月29日,作者:刘红,原题:《台海观察:“台湾前途决议文”的政治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