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10月28日星期一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滚动新闻

科技日报:何大一谈当前艾滋病防治问题

2002年10月28日 10:20

  世界著名“艾滋病鸡尾酒疗法”发明人何大一博士的实验中心,日前再次传出重大新闻———研究人员发现了可抑制艾滋病病毒复制的蛋白质。借参加有关的一次新闻发布会的机会,记者对何博士进行了专门采访,请他谈谈有关艾滋病防治研究的进展问题。

  记者:最近从您的研究中心再次传出喜讯,人类对艾滋病的认识获得重大突破。目前全球范围内有关艾滋病防治研究方面又有哪些进展?

  何大一:自人类发现艾滋病病毒以来,全球已进行了很多有关艾滋病医疗与防治方面的研究,当然美国一直是主要研究国家。科研人员均在试图使有关科研成果早日投入实际应用。治疗领域的研究最终主要体现在药物方面,目前主要从两方面考虑对付艾滋病:一方面是利用逆转录酶抑制剂,阻止艾滋病病毒从R NA到DNA的传导;另一方面是从蛋白酶抑制剂入手,阻断艾滋病病毒将大蛋白切断成小蛋白的企图,达到遏制艾滋病病毒复制的目的。不仅是科研单位的研究,不少制药公司也已介入有关研究开发工作。未来几年可以看到利用其他途径研制的抗艾滋病新药和新疗法。

  在预防艾滋病扩散等方面,疫苗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为了遏制艾滋病蔓延,我们不得不研究疫苗,否则艾滋病情况会变糟。我们有不少针对病毒的疫苗,比如说,防治天花的疫苗。尽管艾滋病疫苗非常难做,但我们需要这样的疫苗。不少公司和研究单位也在研制开发艾滋病疫苗,但有些研究策略还是20世纪80年代的老思路,前途并不一定很好。当然,他们还是需要完成有关的疫苗测试工作。包括我们中心在内的研究部门正在考虑采用其他方式来进行疫苗研究。

  记者:那么您的疫苗研究工作又是如何开展的呢?

  何大一:这肯定是你更感兴趣的。我们的疫苗项目研发工作是与中国合作进行的。针对云南当地的艾滋病病毒(C亚型),我们使用这些病毒部分基因研制出不同形式的疫苗。目前,我们至少已有3种疫苗,今后还会多做一些疫苗。这3种疫苗已先后经过实验室和动物试验,有关人体临床试验也已得到了美国食品医药管理局(F DA)的批准。最近,我们将去中国与国家药品管理局等方面商谈有关的合作事宜。这方面的工作正在顺利开展,我们将在云南等地测试这3种疫苗。在北京我们与医学科学院有合作伙伴,现在昆明也有合作伙伴。此外,在香港也组建一个研究中心。相信这些能够保证合作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记者:目前全球范围内艾滋病防治方面又有哪些进展?

  何大一:在艾滋病防治方面,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给予艾滋病患者必要的治疗措施;另一方面是帮助人们接种疫苗防止感染上艾滋病。目前,全世界在艾滋病的防治方面已取得很大的进步,特别是近7年左右的时间。自1994年我们首次给病人服用抗艾滋病病毒的药以来,现在已经发明了16种药品。这可以从艾滋病这一致命性疾病有所控制方面得以体现。比如说,美国的艾滋病患者目前并没有很快死亡的现象,他们能够存活一段时间,事实上许多患者可以生存很长时间。我们研究中心已经有6年没有出现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现象。这些情况与非洲的情况很不相同。当然,不是说艾滋病治疗措施已经非常有效了。目前治疗措施还存在着医疗费用昂贵、病人服药麻烦,而且一些药还有病人不得不应对的副作用等问题。从过去的治疗情况看,任何一种药物很难单枪匹马地对付艾滋病。数年前,我们的“艾滋病鸡尾酒疗法”,即用3、4种药物同时给病人服用,现在鸡尾酒疗法使用简化了一些,效果也好得多,而且副作用少了。总之,目前的医疗手段还没有达到100%地阻止艾滋病病毒感染,尚不能完全治愈病人,只是控制病情。

  记者:艾滋病尚不能根治,人类应该如何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

  何大一: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从技术措施上,就是我刚介绍的治疗措施和疫苗工作。从社会角度来说,最重要的工作是教育,这是极为关键的。大力加强有关艾滋病防治教育,需要向公众宣传有关防治艾滋病方面的知识,使人们真正了解艾滋病、艾滋病传播及其后果,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等信息。科学界已经明确指出,艾滋病就是通过血液和性生活传染。尽管从文化角度说,很多人不愿意讨论性行为,但是当你面对的是致命性疾病威胁的时候,必须做一些改变,使公众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社会需要发动各方面的力量,加强艾滋病防治教育。诸如,通过报纸和电台等媒体给公众基本的健康的信息,甚至通过媒体进行这方面的讨论。

  记者:在你的研究工作中,最使你感到困难的事情是什么?

  何大一:艾滋病不仅是一个公众健康话题,而且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全球性话题。当然有关防治艾滋病的科学研究也涉及方方面面。在具体科研方面,不仅要考虑科学研究本身,而且要处理相关的问题,诸如当地政府的支持、国家的文化、医生水平、病人医疗承受水平等个人问题,这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可能是不容易,但必须学会打交道的事情。也许正如一句美国名言所说的,“越高尚、越重要的工作,往往是越困难的,越具有挑战性,也是越值得去做的。”

  记者:王俊鸣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姜志云
相关专题: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