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在大中城市中,举办各种“兴趣班”的广告五花八门。这些“兴趣班”所瞄准的对象就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前几年,“兴趣班”一般是在节假日举办,如今却已成为一种“常规武器”。除节假日之外,平常也照办不误。
“兴趣班”真能培养学生兴趣吗?据记者对分布在郑州市区众多“兴趣班”的调查,“兴趣班”大都是英语、美术、电脑、乐器几类,而且近年来有逐年升温之势。如今,“兴趣班”已不再为教育部门独有,各级的妇幼活动中心、图书馆、科技馆、少年宫乃至个人纷纷上阵。
“一月花上一两百元,让孩子提前学学外语,我们认为值得。”尹女士这样说。拥有一份好工作的她认为,英语在今后越来越重要,从小就为孩子打好英语基础非常必要。
“俺们大人没上好学,孩子可不能再荒啦!”来自河南农村的刘先生,对自己8岁的儿子寄予厚望。他发誓要让儿子上一流的学校,成为一流的人才。在动用了多方关系,花费不少精力之后,他的儿子如愿以偿地上了一所市重点小学。但刘先生仍不放心,除星期天请人为孩子补习语文、数学之外,每月还另花300元在星期一、三、五下午放学后送孩子去少儿电脑班学习。
那么,“兴趣班”究竟学些啥呢?据调查,在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当中,“兴趣班”的学生对所学课程感兴趣的不过三分之一,多数孩子是家长哄着或逼着来学的。而所学课程,也仅仅只是家长的“兴趣”。
对“兴趣班”的举办者而言,因为是对初学者开课,仅仅是启蒙,没有统一的课程进度,也没有什么考评标准,倒也落得个轻松。
据对郑州市金水区几所小学的调查,平时参加“兴趣班”的学生约占三分之一,节假日参加学习的人则更多。
作者:郭炳德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