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10月21日星期一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经济新闻

中新社述评:汽车消费信贷,硝烟弥漫战犹酣

2002年10月21日 06:55

  中新社北京十月二十日电  题:汽车消费信贷,硝烟弥漫战犹酣

            中新社记者闫晓虹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公布了《汽车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此举意味着中国的汽车金融开放已真正进入倒计时。一个外资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与中资银行机构在汽车消费信贷领域擂台对峙的局面将很快形成。调查显示,到二0一0年,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而与快速增长的汽车拥有量相比,目前中国汽车金融服务的发展却十分滞后,中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市场潜力远未得到开发。而庞大的中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早已令众多知名跨国汽车制造商垂涎欲滴,它们将以或独资或合资的方式加盟中国汽贷市场。

  即将出台的央行汽车信贷消费新政策将大大调低信贷门槛,它涵盖外资或合资汽车金融股务公司的有关业务,涉及外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中国开办汽车金融服务的多项管理条例。

  根据《汽车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汽车金融机构的设立将经过筹建和开业两个阶段,而筹建期限最长只有六月,筹建完成之后,即可向央行提出开业申请。

  据悉,福特、大众、通用、本田等等汽车巨头已向人民银行提出独资申请,欲成立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为中国消费者提供购车贷款服务。无疑,汽车信贷是整个金融服务业发展的理想催化剂。

  应当承认,在国际汽车信贷业呼风唤雨的今天,国内汽车信贷业的确仍处于蹒跚学步的阶段。业内人士究其原因是:个人信用体制缺失;过分强调风险控制,手续复杂,代价高,消费者感到不方便;消费者的观念还有调整过程。

  有关人士称,国外金融资本的进入,一方面可启动或激活国内此类市场,为国内企业提供借鉴机会。但同时,外资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先进的营销理念和灵活的营销手段胜中资银行一筹。这将对国内产业形成巨大冲击力。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尽管几大国际汽车巨头均有在中国设立汽车金融公司的意向,但由于目前国内个人信用制度不尽完善,开展业务还需要时间。同时,外资汽车金融服务公司虽有其所长,但中资银行也同样拥有外资不具备的优势。诚然,中资金融机构的营销策略、贷款价格与外资相比可能有较大差距,但在网点分布、筹资成本、人力成本方面却要略占上风。因而。在即将到来的汽车信贷市场争夺中,孰胜孰负还很难以预料。

  多数专家认为,比较而言,入世后,银行和汽车厂家更都愿意选择合资作为汽车消费信贷的起步方式。让外资进入中国汽车消费信贷领域,可让中国学习国外一些规范的作法,但也需考虑如何保护中国利益的问题。中国目前还没有专业的汽车金融服务机构,因此现在有些外资机构想以独资形式来争夺市场,其实这种步骤是超前了。但若让中资机构光凭自身力量在这个市场中角逐,因几无经验,所以以合资形式起步是比较合适的。

  此间观察家强调指出,只要政策允许,外资就会进行汽车消费信贷独资。因此对于中方来说,既要与之积极合作,同时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中国汽车厂家的财务公司应加强自身的信贷业务,以期与集团形成一股合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完)


 
编辑:余瑞冬

更多报道:中新财经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