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7日电 据经济日报报道,世界水利史上最大的原型试验——黄河首次调水调沙试验获得成功。
据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调水调沙总指挥李国英说,三个多月的测验测算结果表明,黄河下游及小浪底水库出库泥沙共6640万吨东流入海,下游河道淤积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李国英介绍,黄河难治,根在泥沙。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使黄河至今仍是世界上最为复杂难治的河流,其下游有760多公里的河道是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在五十多年的治黄实践中,“拦、排、放、挖”四项措施基本上都在黄河实施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只有“调”,由于缺少大型水库蓄积水量、调节水沙的条件,而只有理论的探讨和实体模型的试验。
此次调水调沙试验,就是为了解决黄河泥沙淤积症结、寻求下游河床不抬高的有效途径,以达到三个主要目标:一是寻求试验条件下黄河下游泥沙不淤积的临界流量和临界时间;二是使黄河下游河床在试验过程中不淤积或尽可能冲刷泥沙入海;三是检验河道整治成果、验证数学模型和实体模型,深化对黄河水沙规律的认识等。
此次调水调沙试验是于7月4日开始的,利用小浪底水库大流量下泄历时11天,平均下泄流量为2740立方米每秒,下泄水量共26.1亿立方米。经过三个多月的测验测算,结果表明:自小浪底坝下至河口800多公里河道内,共冲刷泥沙3620万吨,其中山东艾山以上河段冲刷1370万吨,艾山以下冲刷2250万吨,加上小浪底出库泥沙,调水调沙期间入海泥沙共计6640万吨,并未出现人们担心的“冲河南,淤山东”的现象。
我国水利学界的许多著名专家,对这次试验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试验对进一步认识黄河水沙运行规律、提高对水沙的调控能力、科学掌握小浪底水库的运行方式、验证现代化治黄手段等都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意义,人类治理黄河的实践与认识由此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专家们同时指出,从这次试验中可以看出黄河下游排洪能力仍然很低,下游防洪形势相当严峻。通过调水调沙冲刷下游河道,提高河道行洪能力,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迫切。(李力 陈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