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10月16日星期三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

王文京——牛背上的神话缔造者

2002年10月16日 09:54


  如果软件业真像专家所说的是一个牛背上的产业,那么用友公司董事长王文京无疑就是牛背上的神话缔造者。

  中央电视台在把含金量颇高的“2001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荣誉授予王文京时是这样评价的:“他是中国财务软件的领跑者,证明了中国人能做自己的软件;他是本年度资本市场的宠儿,证明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他是一个象征,创业者的个人价值和民营高科技企业的魅力在社会放出异彩!”

  白手起家一夜成名

  王文京很忙,但笔者却有幸3次和他近距离地接触。第一次是2002年两会期间,在人民大会堂富丽辉煌的北京厅内,这位软件巨子在参加北京团的小组讨论会前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少年老成的王文京看起来像个大学教授,戴着眼镜,谈吐儒雅,举止斯文,你和他说话的时候,他会不自觉地身体略微前倾,目光睿智,注意力集中,仿佛不像是在准备回答你的问题,而更像一位忠实的听众。由于在媒体前长期保持低调,所以当王文京与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万科地产总裁王石一同出现的时候,他的面孔并不被大众所熟悉。

  直到2001年5月18日这一天,一向沉稳理智,不事张扬的王文京同时被资本市场和媒体强光聚焦。作为中国第一家核准制新要求下发行的新股,用友软件股票的发行价、开盘价、收盘价都创下了股市开市以来的新纪录。当日,用友的股价从开盘价76元飙升到100元。王文京由此一夜成名,他创造的神话让民营企业家看到了上市的曙光,而他本人则成了中关村徒手起家的创业楷模。

  今年39岁的王文京出生在江西上饶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5岁考上江西财经大学,被当地人称为“神童”。那时他是学校最小的学生之一,学习财经,对未来的工作还没有一个太确切的轮廓。19岁大学毕业,王文京如愿来到了北京,进了国家管理机关。对很多人来说,这样顺利的人生就是一个梦想的顶点了。可是,看似老成持重的人却做了一个惊人之举,24岁本命年生日的第二天,王文京居然辞掉工作下海,借了5万元作为用友当年最重要的发展资金,今天王文京的个人身价达到了已是这笔资金的10万倍。

  王文京本人不会预料到,自己对北京的梦想会是今天的模样:人大代表、中国软件协会副理事长,商会副会长,而用友公司也已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独立软件开发商,中国最大的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厂商。

  辞去公职下海搏击

  第二次见到王文京,是受香港一家媒体之托,领摄影记者在王文京宽敞的办公室里拍下了一个成功企业家的英姿。在强烈的闪光灯照耀下,这个喜欢穿深色西装、面色沉稳、看起来极富商业阅历的富翁却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熟知王文京的圈内记者都说:“王文京这个人少年老成,事业上没有什么大起大落。” 他的精明之处在于他懂得用股权去决定自己的份量,用数字去决定最终发言权。因此有媒体戏言:“王文京无疑是中国最精明的会计。”

  事实上,王文京大学期间学的正是会计专业。因为上大学的年纪小,所以,王文京说自己上大学像是在读第二个中学,没有找到上大学的感觉。“课都学了半个学期了,我还单独跑去问《会计原理》老师,为什么企业要有会计,我理解不了。企业需要保卫、看大门,但是为什么要有会计?”

  王文京对自己所学的会计专业没什么兴趣。“那个时候生产队都有个会计,计划经济的时候,会计就是一种记录,所以,我认为会计很没出息,我的第一志愿是学政法。”为此,王文京在1985年的时候考过一次研究生,希望改变自己的专业方向。王文京的考分不错,但没有被第一志愿录取,转回来又被录取在《西方会计》专业。王文京没去上。

  现在王文京应该庆幸自己学的是会计。王文京自己也说他一直比较顺,各个机会都赶上了。“如果不是恢复高考,我肯定要在农村老家做农民,现在肯定是在浙江温州一带打工。我上的是普通大学,但它是财政部的院校,分配比较好,那几年国家机关缺干部,各个单位缺财经干部,所以,我就被分到了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正是这几年的工作经历,奠定了王文京在北京的高起点,使王文京能够一览全局,清楚地看透国内市场的风云变幻。

  1988年,当他感觉到财务软件可能会成为未来极有市场潜力的商品时,就毅然辞职,与搭档苏启强一起借了5万元钱,开了占地仅9平方米的用友服务社,并率先将财务软件推向商品化。此后数年,该行业的丰厚回报,引发财务软件公司如雨后春笋,争奇斗艳,并以此推动了中国财务与企业管理的革命。而用友,则不折不扣成了中国财务软件业的先行者。

  如果说这次“下海”成就了王文京,那么选择在国内A股上市无疑使用友变成了媒体眼中的明星。为了在国内上市,执著的王文京在复杂审批手续中等待了几年。他坚持选择在国内主板市场独立上市,理由是看好中国证券市场,公司的主要业务和客户也都在国内。

  去年4月,当王文京决定每股定价36.68元时,很多人认为这是一次冒险,发行价定太高,股票上市会跌破发行价。“踏进资本市场的用友,必须站在潮头。”他这样说服大家。用友是纯软件公司,也就是国际上所说的独立软件供应商,在国内上市公司中不多见。国内证券市场对软件企业价值的认同也较高。这个价格,体现了用友的内在价值。

  事实证明了王文京的判断。现在他是万众瞩目的焦点。可以说这是一个好得不能再好的开始。自信的王文京说:“10年20年再回过头来看,这个决定还是对的”。

  “做行业的领跑者”

  软件产业被业内专家称作是牛背上的产业,而王文京恰恰是牛背上诞生的财富新贵。那么,骑在牛背上的王文京是什么样的感觉呢?王文京的回答很朴素:牛背上的感觉很特别,充满挑战。

  在很多人眼里,王文京是“知识创造财富”这句话最生动的阐释。十几年的时间,王文京从身无分文的穷书生跃上了福布斯中国50首富排行榜,他一手缔造的用友软件也牢牢占据着中国财务软件的领袖地位。

  王文京又是如何打造这牛背上的神话的呢?

  要想在一场长距离的赛跑中胜出,可以选择的方法有两种:要么,从始至终都做一个领跑者;要么,一个接一个地超越你前面的对手,同时确保不被你后面的人超越。

  王文京的策略是争做领跑者。

  中国的财务软件发展了十几年,用友的主要竞争对手已经换了好几茬。从1990年在财务软件各个领域都开始占据全国市场最高份额以来,用友连续10年确保了自己的榜首位置。

  这跟用友在产业上坚定不移的专业化选择有关。“国际上成功的企业走多元化路子的不多——只要把你所在的这一行做好了,结果一定不会差”,王文京语气肯定,“用友这些年扩展的都是跟核心业务相关的业务,关键是要成为领导者。”

  事实上,王文京在创业的过程中也有差一点误入歧途的时候。1993年房地产最热、最赚钱的时候,他也去了海南,想在房地产上赚一笔。但他的脚刚迈出一步,一种与生俱来的敏锐让他立即回来。今天,人们到南方中国沿海的一些城市,依然可以看到当年泡沫经济留下的一派狼藉。回首当年几乎迈出的一步,王文京和用友人也许还会不寒而栗。

  这一次头脑发热没有伤筋动骨,反而使用友获得了相当宝贵的免疫能力。王文京由此对用友发展的未来战略确定了一条更加明确的道路:“用友只做一件事:财务与企业管理软件”。中国软件市场太大了,放弃最擅长的领域不做,反而去做不懂的事情,这是舍近求远。

  这几乎是王文京从商10余年唯一一次数得出来的判断偏差。“有这种经历比没有好,这使我们后来对产业方向的选择更深刻、更坚定、更专一、更深入、更成熟。”

  一连用5个“更”字,足见这件事对用友的影响之深;透过字面,也不难看到王文京的内省心态,以及对自己判断能力的磨砺。

  创新与均衡

  中关村有个说法:王文京的命好。但用友多年来能够坐稳本土软件业老大靠的肯定不仅仅是运气。“保持创新与平衡,对一家软件企业是至关重要的理念。这也是我做了多年之后总结的经验。高科技行业的战略转折点是创新,是新技术的发展。它会改变整个产业的结构,整个生产的结构,也会改变这个产业里所有厂商的命运。事实上,每个产业都是在这样的风浪中起伏。你没有抓住这个机遇,没有创新,你就出局。”

  以用友公司早年赖以成功的财务软件为例,主导产品到现在已是第10版。从最早的DOS单机,然后是DOS的局域网的版本,然后是Windows的版本,然后是CAT版本。13年中,差不多每隔一年多的时间就有一个版本。王文京说,“总体来讲,在我们这个行业里几次创新的机会我们都抓住了。所以才有了现在完全基于网络的ERP软件。只是在第二浪向Windows转换的时候,我们的动作稍有迟缓,一度陷于被动,幸亏后来调整及时。”

  对此,王文京的警告是:在软件行业,任何时候都不要认为你已是领导厂商,因为你随时都可能被淘汰。“早年间DOS系统做得好的还有一家万能公司就是由于跟不上技术浪潮下去了。而在Windows时代培育了新东大等一批企业。现在我们在网络方面的意识特别强,动手也早。”

  王文京的电脑上能看到他亲手绘制的用友增长曲线。他说,“曲线形态良好。除了创新之外,这应归功于我们做到了企业的平衡发展,并处理好了软件企业创新与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有的企业技术特别好,产品做得水平很高,但是营销没做好;有的企业产品技术过不了关,一段时间做得很快,但是最后还是长久不了。市场是很实在的,客户最终是看你的产品和服务。一些企业整个的业务环节都做得很好,但是内部管理没跟上。民营企业这个现象最普遍,最后同样失败。用友较早地意识到这些问题,避免了大的挫折。”

  此外,王文京也没有忽视企业的金融运作。“现代企业的产业经营必须要跟金融机制很好地结合,对软件业这样需要高投入的产业更是如此。否则,你还是会因为缺乏资金失去速度。”

  按常识办事

  用友在十几年间,由两个人5万元起家的小“个体工商户”摇身变为全国最大独立软件厂商。“用友”软件也成为闪亮的民族品牌。外国媒体称他创造了“神话般奇迹”。

  然而创造“奇迹”的人却认真地说:“‘按常识办事’这句话成为我日常参照的座右铭。”“常识”与“奇迹”似不相联,但王文京的“奥秘”就在此。

  1988年用友创办之初,刚从国务院某部门下海的王文京和一位合伙人,在中关村租了一间9平米的小房,“白天骑自行车满北京跑,晚上就趴在一台电脑前开发研究,困了,两张桌子一拼当床,自己选择的路,干得一点不觉累。”24岁的王文京认准了市场一个“玄机”

  ——开发符合国情的实用计算机软件,用计算机改革古老的“算盘”理财方式成为必然。每天都是创造性的工作,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还顾得上说累?

  第一套软件上市。没有任何背景,全凭书生一腔报国情怀,半年后第一套软件开发出来了,如何推广,如何吆喝?真让人捏一把汗。不成功便成仁,王文京大胆按现代商业运作模式,筹资一、二十万,登广告,办大型展示会。首次用友软件展示会爆了棚,市场一下打开了。至今谈起此事,一向内敛的王文京语调都活泼了:“开心极了,当晚和朋友喝酒庆贺。”

  一次又一次,寻着市场规律的“常识”,扎扎实实地干,认认真真地干,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成就了今天的事业。他说:“总的说来,用友比较顺利,没有特别困难的阶段。”

  有位哲人说过:“能轻松地胜任自己的工作是一种幸福。”从这个层面上,人们似能理解国内媒体称王文京“轻取天下”的内涵了。

  立足长远

  一个企业成功与否,跟如何整合内外部资源直接相关。应该说用友在这些方面做得不错,但王文京认为:“不敢说我们就做得很出色,离理想的状态还有很大的距离。”

  所谓理想的状态,也就是立足长远,按照百年老店的模式来发展用友。

  立足长远、共同发展,是王文京倡导的又一个观念。这种追求长远发展的思想,不仅体现在用友所提倡的“对外以客户为本,对内以员工为本”的企业理念中,也体现在王文京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中。

  1994年,王文京和当年一起创业的拍档苏启强,以一种非常理智而且友好的方式进行“分家”,之所以称为友好,是因为他们没像其他人那样打得不可开交;之所以称为理智,是因为用友一开始就是“纯民营”,产权清晰,使王文京回购苏启强的股份进行得非常顺利。直到今天,这件事还被传为“中关村的一段佳话”。5年后,苏启强又被新组建的用友软件股份公司聘为独立董事。也许是想借助苏启强在业界的影响,也许是想利用苏启强在投资方面的经验,此举最终能达到何种效果已不重要,而最重要的是,一段佳话终于可以续写。

  “我们现在还是很好的朋友,两家公司还是合作伙伴”,王文京说,“这是一个‘双赢’的分手。”曾经的合作伙伴对公司以后的发展有不同的认识,按照各自的思路分开去做,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不可忽视的是,这次双赢分家之所以成功,最关键的原因是,用友在创办之初就有明确的投资协议。

  这次分手对王文京启发很大,以致日后在谈到企业长远发展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是,他总是将“合理的制度结构”放在核心地位加以强调,接下来才是产业选择、建立核心能力、建设企业文化这些操作层面的内容。

  在被问及“希望在外界和员工眼中,自己是怎样一个企业领导人”这样的问题时,王文京承认自己并没有特别考虑过这种问题,但略加思索后,他还是将“长久性”放在了最前面。

  “我希望我首先是能够锲而不舍、长期坚持的一个企业负责人,因为一个阶段成功容易,一辈子做成功不容易,希望在长久性方面我能有一个比较好的坚持;第二,我做了这个企业,我必须是有专业水准的,我希望能够是这个领域里的专家,特别是IT业,外行绝对领导不了内行;第三,我应该是集体中的一员,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对员工,对客户,对社会。”

  王文京打着手势,神态轻松:“如果这三个方面我都能够做到,就不错了。”

  “软件就是人才”

  “软件就是人才”,王文京第一个在业内提出了这个观点。软件企业没有生产线,没有库房,员工就是最大的财富。

  用友曾经引发了3次人才出走的危机,最严重的一次是2000年底,在NC开发的过程中,出现了搞工程技术的一个经理,搞数据库的一个经理和搞底层设计的三个骨干出走的事件。王文京解释说,其实那次用友人才的流失,是受了.com虚热的影响,.com公司纷纷到用友来挖人,但当时离开的人相当一部分又回到了用友。

  对王文京来说,最值钱的是知识资本,包括员工头脑里的那套东西,而不是那些有形的资产。因此,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王文京费尽心血。经过多年摸索,王文京认为,最能留住人才的方式是使员工感觉到自己是在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公司内工作,所以公司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和设计,对留住人才至关重要。

  用友安排了专门的干部训练计划,一步步使公司内的软件人才变成管理人才。1997年以后,用友开始陆续请外企的经理、老总前来讲课。1998年,用友和清华大学合作办了一期MBA班,让所有干部去接受有关管理知识的学习。2000年,用友开始尝试通过干部训练营对干部进行培训。

  王文京希望在2003年的时候用友的人才是国内专业水准最高的、阵营规模最大的、也是最具有使命感的一批人。他认为用友的人才7分靠自己培养,3分靠引进。因此,除了从内部培养管理人才外,用友还积极从外部引入高级管理人员,在管理上为公司的国际化方向发展做好准备。今年5月,新总裁何经华的到任,标志着用友的管理团队逐渐调整到位,真正开始了向国际化迈进的步伐。何经华具有国际软件企业经营管理的丰富经验,先后在Sybase、Oracle和宏道公司担任过高级职务。王文京希望这位“洋管家”能将用友塑造成一个国际化的企业。

  软件:MADE IN CHINA

  第三次见到王文京是在2002年八月初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王文京穿上了一件体恤,在他宽敞的办公室里侃侃而谈,显得难得的休闲。

  在一片“狼来了”的喧嚣声中,WTO真实地来到了了中国人的身边。很多人都想知道,王文京这位中国最大的独立软件厂商的领军人物,果真有看上去那么轻松吗? 毕竟起步仅10余年的中国软件业还太“软”,入世不啻于雪上加霜。   

  “女孩子出嫁不是临到那天才有感觉,才突然激动,这之前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很多东西在这之前已经一步步都在感受了。”王文京总温和地保持着他滴水不漏的从容的谈话风格。他爱用“过程”这个词,如同形容一年前用友上市当天以“天价”收盘那样。 很少将喜怒形之于色的他解释道:“中国软件业可以说在5、6年前就已经入世了。”

  王文京为我们讲述了他在国外买礼品的故事。他说最近几年出国的朋友都不太敢买礼品,因为你要买任何一个礼品的时候,翻过来都是MADE IN CHINA,但是到目前为止,软件在国际市场上还没有看到MADE IN CHINA。

  这对王文京触动很大,血气方刚的他死活不认这个理,他认为,5—8年内,全球软件市场一定会有MADE IN CHINA的产品。而用友也已经把目标定位为:到2010年进入全球软件前50强,成为一家世界级的软件公司……

  这位温文尔雅的IT精英分析说,中国软件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有很好的基础,并正面临着一个特别好的市场机会,这个市场机会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内的市场,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信息化进程的推动,带动了国内市场对软件的巨大需求,促使软件市场的规模空前“膨胀”;二是国际市场,尽管现在中国软件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还不是很大,但是中国最大的优势在于人力资源优势,包括数量优势和成本优势,印度和爱尔兰的软件做得好,正是发挥了这个优势。

  谈及软件业发展,他感触最深的是国家对民族软件产业政策的调整。从1999年开始,软件产业的政策调整便已逐步推进,2000年国家出台了更加全面扶植民族软件的“18号文件”,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特别是税收政策更是令王文京们雄心勃勃。

  有了政策的扶植,王文京的步伐急速加快。去年7月,用友软件成功上市。王文京认为:“这表明资本市场包括风险投资特别是证券市场在用很大力度促进软件产业的发展。而中国的软件企业跟国际厂商的竞争,背后实际上是资本市场的较量。”王文京说。

  王文京称,国内的软件企业经过10多年发展已经具备了初步的产业能力和产业基础。现在国内已经有了一批数千人规模的公司,软件企业的产业能力、研发能力、营销能力、公司内部的管理能力也都在提升。“用友目前已经达到了近3000人的规模,并且已经具备200多人同时开发一个项目的能力,这在国际上也不多见。”王文京自豪地说。

  然而他特有的平静与矜持不禁使人疑惑:在WTO显而易见的强劲冲击下中国的软件厂商反而身心放松了吗?

  与金融、保险等领域不同,中国软件业从一开始就已面临国际化的市场,但真的临近入世,王文京偶尔也会流露出些许沉重,这回的压力毕竟不一般。

  无疑,WTO能令中国软件业改变。有目共睹的是,之前国际上大型厂商早已纷纷在中国攻城掠地,对此,王文京习惯了、默默接受了;而中国入世后,蜂拥而至的将是许多国际中小软件厂商。——毫无疑问,竞争对手的绝对数量正在增加,使得用友面临被再分一杯羹的危险。

  王文京选择了主动出击重金挖角”——有着国际背景的前宏道资讯北亚区总裁何经华出任用友总裁一职,就是其重要的一个步骤。

  这位新总裁在接受媒体专访时透露了王文京“挖”他的经过。他声称,他曾7次对盛情邀请其出任用友总裁一职的王文京说“No”,而让他下定决心去用友主要是受两件事的触动:一是去年9月份在王文京的邀请下,他给用友的经理级人员作了一次演讲,“我讲的他们能‘听懂’,他们‘认可我’”;第二件事是何经华邀请用友董事会成员吃饭。这顿饭吃了近5个小时。何告诉他们,“在还没有决定聘用我之前,大家有任何疑虑都可以讲出来,在这一次相聚中我们掏了心。”

  实际上用友本身的魅力是促使何经华产生“转会”念头的根本原因,用何经华本人的话说,这个吸引力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第一,是王文京。王文京给他的邀请函里说,“何总,让我们一块儿来写一部中国软件史”。正是这句话打动了何经华。何经华称,“我和王文京已经有某种默契,可以说是志同道合”;第二,用友公司涉及的方方面面,很有前途,而且也有挑战性。

  对此,王文京认为,引进何经华只是用友迈向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实际上,用友早在几年前就开始计划引进这样一位“洋管家”。他表示,用友董事会会全力支持何经华的工作。

  从理论上讲,用友在走向世界这个目标上前进了一步。用友开始大胆地谈论“国际化”,而不仅仅是洗掉“土腥”味这个问题了。但是,何经华的加盟真的能够将用友带入国际化吗?

  很显然,何经华和用友都需要磨合。磨合是一种相互改变的过程,用友要用国际化的运营规范去管理这家企业,就要接受何经华带来的改变;何经华要想做出成绩就不能被用友已经形成的过去的思维惯性所同化。何以前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用友也没有这方面的先例。一切都在没有规则中进行。单纯的热情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好在王文京已经为何经华搭好了一个舞台。

  何经华会将用友带到哪里,目前还不得而知。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何经华已经为用友带来了王文京所需的国际化思维意识。而且现实点讲,在目前用友所处的发展阶段,公司拥有国际化思维比公司国际化本身更加重要。

  在采访接近尾声的时候,王文京再一次为笔者描述了他的宏伟蓝图,此时,明媚的阳光正好透过窗户直射在他的脸上,王文京的气色很好。

  王文京一再强调的用友新的五年发展远景是:到2005年,从现在国内最大的独立软件厂商,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市场最大的企业应用软件及服务供应商;2010年,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公司之一。。

  王文京做得到吗?

  1988年王文京靠5万元借款起步的时候,大着胆子定了一个10年规划:做到3000万——10年后的1998年,用友的销售额超过了3个亿。按照“常识的算法”套用这种比例,王文京离用友新世纪的10年目标,或许不远。

  王文京小资料

  1964年12月15日出生于江西省上饶县汪村乡塘里村严宅自然村。

  1970年3月——1976年7月 江西省上饶县塘里村小学

  1976年9月——1978年7月 江西省上饶县汪村乡中学

  1978年9月——1979年7月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

  1979年9月——1983年7月 江西财经大学财会专业

  1983年8月——1988年10月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财务司

  1988年10月15日 辞去公职,与苏启强合伙创办用友公司

  1988年12月——1990年3月 用友财务软件服务社经理

  1990年4月——1992年12月 用友电子财务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1993年1月——1995年1月 用友电子财务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5年2月——1999年11月 用友软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1999年12月——今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作者 吴迪)


 
相关专题:中关村风云人物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