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9岁的男孩蹲在砖窑里做砖头,他拖着被炸残的右腿,汗如雨下地把做好的砖头搬出来……;另一个年仅6岁的女孩,在地毯工厂间疲倦地埋头用小手编织地毯,这些童工每天要干十小时以上的活,累死累活地干,也只能糊糊口混日子……,这是在烽火连天的阿富汗一个战区难民营抓拍到的真实镜头。
去年11月,正当阿富汗处于真枪真炮的战争状况,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每天要在战地向NBC电视网旗下的220家电视台发回反恐战况综合报导。此外,还要与各大城市地方电视台联机,作现场报导。这则五分钟的战地新闻片《战火下的儿童》(Children of war)正是由NBC4台的华裔摄影师李若拍摄的。
华人获艾美奖第一人
今年6月29日晚,在洛杉矶布班克艾美大剧院盛大举行的第54届艾美奖电视新闻报导奖颁奖典礼上,主办单位把这个大奖颁给了李若和他的同事、记者诺冷(Conan Nolan)及制作人强森(Keiko Johnson)。李若成为获得此一殊荣的华裔第一人。素有电视奥斯卡之称的艾美奖,本届分34个奖项,共有105项提名,而严肃主题专题报导奖,在整个评比中属“重头戏”,在这项大奖评比中,李若拍摄的《战火下的儿童》一路过关斩将,在七个入围名单中脱颖而出,胜利出线,李若和二位同事荣获艾美奖。李若顶着头上的炮火,冒着生命的危险,在阿富汗捕捉战地新闻,实属载誉而归,获此殊荣当之无愧!
纽约世贸大厦遭“911”恐怖攻击后,打击恐怖活动便成了全球焦点,不少新闻记者也都希望能上阿富汗前线作战地采访,及时报导反恐的第一手资料。但若深入阿富汗战地,时时处处充满生命危险,这不能不使人又产生了犹豫。去年11月,正是阿富汗战争打得热火朝天的非常时期,反恐自然是各大新闻媒体炒得最热的新闻。
11月4日晚上9时许,李若跟往常一样,与朋友在露天灯光网球场挥拍对打,正当李若和朋友网球打得难分难解时,身上的呼叫器突然响了起来,呼叫器上显示的正是NBC紧急呼叫的电话号码。不出所料,这正是NBC征召李若立即赴阿富汗作战地拍摄采访。李若二话不说,迅速赶回家整理行装,带着他的摄影器材、安全器具约23只箱子,连夜打包整装待发。
第二天一早,李若便与采访记者的同事诺冷,即开赴阿富汗作战地拍摄采访。李若穿上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蓝色防弹衣,戴上钢盔,并带上军用压缩食品,直接飞抵伊斯兰堡。
赴战地采访危险重重
NBC的卫星站据点设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边界的白夏瓦和伊斯兰马巴德,摄制小组每天在阿富汗要作战况综合报导,二分钟一档,每天要做25文件节目,拍摄采访任务相当紧张。面对如此艰巨的拍摄重任,李若满怀信心,扛起摄影机,跟着北方联盟的坦克车前进。
当李若一踏上阿富汗战地,即面对一个“下马威”。他所得到的第一个信息即是“一名记者在战场被击毙命!”这不是威胁,也不是传言,而是一个不幸的真实消息。当时,北方联盟部队正在地面作战,而阿富汗军队和凯达分子又顽固不化,拚命抵抗。美军再连续轰炸,战争烈火正旺,一片残酷恐怖景象。再加之,阿富汗历经战争的摧残,地下竟有6万多枚地雷,随时有引爆的危险,这对在阿富汗作战地采访的记者来说,跨出的每一步都显得异常沉重。
李若说:“当时,我们是担心一不小心就会踩上地雷,那种战战兢兢,举步维艰的感觉,我一辈子也不会忘!”
然而,李若却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李若在阿富汗,用40美元买了一把长枪,想壮壮胆,但枪还是帮不了他什么忙。一天,李若在阿富汗正拍摄恐怖攻击罪魁祸首宾拉丹曾躲藏的洞口时,突然遭三个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搜查,并用枪顶着他的脑袋,命令他趴在地上。经过一番盘问,再一看是黄肤黑发的中国人,也就放他一马。真是有惊无险,差一点就擦枪走火。
领教了战争残酷无情
李若还拍摄到“空中飞腿”的镜头,在红十字会设立的假肢中心附近,腿有残疾的人成群结队前来“认领”假肢。一架运输机空中掠过,只见假肢空投而下,拄着拐杖的残障人迫不及待地跑上前去寻“腿”,再看看是否与自己“配套”,大家还相互交换着假肢,希望能“配对”成功。
一天,关押凯达分子的俘虏营,在美军向阿富汗军事目标交叉轰炸后,引起暴乱。李若也将自己度之身外,及时拍摄了俘虏营这激烈动荡的紧张一幕…。就这样,李若和同伴每天差不多都要工作12小时以上,废寝忘食地在战地拍摄。经过战争,阿富汗已经“冒”出60多万难民,而其中儿童几乎占了一半。
李若在一个月的战地采访经历中,他看到了阿富汗老百姓家破人亡,背井离乡,特别是战火下的阿富汗儿童失去了童年,失去了生活的光芒。那里的老百姓,即便躲过了炸弹,能躲得过饥饿吗!又怎能躲过抢劫和严寒的袭击呢!李若真正“领教”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李若说:“如果要我再去战地采访拍摄,我可能不会再做这样的选择,因为我也怕死。”人们都对李若如此诚实投去赞美的眼光。到NBC首日一炮而红
来自中国北京的李若在NBC4台扛摄影机已11个年头了,像李若这样的黄面孔在NBC担当摄影师的几乎寥寥无几,华裔更是绝无仅有。
今年刚满40岁的李若,身材壮硕,反应灵敏,具有新闻从业人员特有的“新闻眼”。1991年初,李若在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4上班的头一天就碰到白人警察殴打非裔金恩事件,李若以他敏锐的新闻眼,预感这是一则重大新闻。他便抓住时机,迅速赶到出事现场,拍到了事件证人的现场说词,金恩负伤坐在轮椅上的镜头。
为此,李若在一证人家门口“守”了一个多小时,并独家拍到一位非洲裔老太太描述金恩挨打的过程。这条新闻,在NBC电视网播出后,在全美引起强烈反响。尔后,李若又对金恩事件作追踪报导。“李若”的名字,也随着金恩事件的震荡,在美国电视圈一炮而红。
镜头中留下历史画面
李若在NBC的11年拍摄生涯,使他有机会用摄影镜头报导发生在美国主流层面的新闻事件,镜头下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画面。
在洛杉矶圣塔莫尼卡高等法院拍摄震惊全美的老牌好莱坞电影明星马龙‧白兰度的儿子克里斯多佛涉嫌杀死其姐夫一案时,李若是第一次踏进美国的法院采访,也是所有媒体记者中,唯一能进入现场作实地采访拍摄的记者。
这次采访对李若压力蛮大,但他一进入法院便沉着“应战”,用镜头在法庭“扫”了十分钟,身着笔挺名牌西装的嫌犯克里斯多佛,法官、律师、证人、法警等法庭上“主角”与“配角”均一一抢入镜头。特别当法官宣判时,李若用特写镜头,拍下马龙‧白兰度在法庭上情不自禁地老泪纵横的画面。
为及时报导在全美引起关注的辛普森案,李若在拍摄该案庭讯过程的新闻确也付出不少心血,他“埋伏”在监狱前与法庭外长达2个多月之久;在洛杉矶暴乱和洛杉矶大地震人灾天祸大事件的拍摄,以及追匪徒的现场直播,李若都在人群里追撞抢镜头,他靠的就是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靠的是坚持不渝的工作态度,用镜头说新闻。
在谈及摄影经验时,李若说:“摄影机不能表达人的灵魂,而摄影师却可以!”11年来,李若的摄影专业能力受到社会各界充分肯定,他在NBC4台工作如鱼得水。
贤妻成功的幕后功巨
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的李若,1987年来美,曾在洛杉矶一家披萨店送过外卖,也在暗房洗印过照片,又在华语电视台扛过摄影机。
“一个成功的男士背后总有一位贤惠体贴的太太”,此话对李若来讲,可一点不假。李若当初进入NBC4台做摄影记者,幕后推手正是他的妻子管苏白。管苏白是南加大广播电视系的高材生,毕业后在NBC新闻部当编译。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听说公司摄影师缺少人手,回家便鼓动李若前往“投标”甄试。
NBC新闻主管看了李若送去的一盘新闻录像带“蓝衣天使”,欣喜地对李若说:“你的画面能说话,摄影功力不错!”至此,李若在NBC4台一做就是11年,他成了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4大家庭的成员中的一员。
李若有一双儿女,儿子李傲和女儿李艾馨休闲时都喜欢跟他去爬山滑雪,打网球,家庭生活充满了活力。(原载美国《世界日报》作者:卢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