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首页>>新闻大观>>经济新闻>>新闻报道

国有股减持要靠协议转让并购的方式进行

2002年06月25日 10:14

  6月23日,星期日,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新华网几乎同时发布了一则消息:国务院决定停止通过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该消息就像一声夏日的霹雳,炸开了聚在股市上空多日的“疑云”。而星期一刚开市,大盘即以大幅度高开9%作出了强烈回应。

  吴敬琏“有言在先”

  关于国有股减持,虽然社会各界提出了种种不同的意见,但是,中国证券市场一律都“以脚投票”,一走了之。其实,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国家希望通过国有股减持并变现来弥补社会保障资金的不足。

  但是,如果股市由于减持造成暴跌,不但社保资金补充不了,还将对股市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诸如上市公司融资环境、几千万股民的投资利益甚至整个社会的稳定。

  对此,经济学家吴敬琏曾经在不同场合大声疾呼:国有股全流通与减持是两码事。他总是质疑,国有股减持现在变成了怎么保持股价不下降的问题。他认为,国有股减持中更重要的是偿还政府欠老职工的社保资金,而股票全流通是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问题的办法,国有股全流通不是减持变现,这是两个问题。他还提出,减持国有股不一定要A股变现,还有H股、红筹股,这些股票不存在部分流通问题,而且市值也很大。国有非股份制资产等也可为社保基金拨付,政府不能随意改变游戏规则。

  从这次停止减持的说明中看出,国务院基本上采纳了吴敬琏的建议:停止国有股在国内证券市场的减持,把部分国有股划拨给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这部分划拨的国有股不在证券市场上减持套现,企业海外发行上市仍然要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等等。

  “协议转让”地位凸显

  国有股减持虽然一开始出于为社会保障基金筹款的目的,但后来,解决国有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好象占居了主导地位。因为,“一股独大”始终是证券市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而借国有股减持,既筹集了社保资金,又解决了“一股独大”,可以说是一箭双雕。但是,事情的发展远不如期望的那样,股市的跌跌不休打破了一相情愿的幻想,问题还要从头来过。

  中国证监会发言人在回答新华社记者的提问时说,为配合国有股减持工作,自2000年8月以来暂停国有股向非国有股单位协议转让的审核工作。现在,经联席会议讨论,继续正常进行法人股协议转让工作。

  目前,由于中国已经加入WTO,因此,证券市场的开放将在今后几年内逐步展开。外资进入证券市场也是迟早的事。外资进入证券市场可以有多种途径,其中,通过参股并购中国的上市公司不失为一种较为便捷的办法之一。再联想到中国已经决定国有企业要从一些非关键性行业撤出,因此,可以预见,外资通过在证券市场受让上市公司的部分股权甚至买壳上市也许将成为未来中国证券市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借鉴“盈富基金”模式

  停止减持国有股,并不能说明中国证券市场不需要减持,因为,国有股减持在可为社保基金筹集资金的过程中,客观上也能达到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目的,而且,这一目标的实现比之筹集资金对中国证券市场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因此,国有股减持停止并不能说中国国有股就此不减持,而是需要研究更为切实可行的方法。而有人认为,香港盈富基金的模式或许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替代方案。

  1998年8月,香港特区政府动用巨资入市购买恒生指数33只成分股以对付当时对冲基金的的冲击。为了在减持官股时缓解给二级市场带来的振荡,港府于1999年11月就此发行了盈富基金。如今管理盈富基金的外汇基金投资公司手中还剩余1100亿港元股票,将保留其中的500亿作长期投资,600亿将分批最迟于明年中售完。

  上周《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称,香港盈富基金管理人已提议建立一个包括300只最佳A股的中国盈富基金,这些股票占中国上市公司的三分之一左右。而政府可每年出售约5%的比例。根据这份提议,中国盈富基金将折让出售股票,并给予长线投资者特别奖金,就如香港的盈富基金一样。

  但是,由于中国内地股票市场和香港股票市场有着诸多不同的特点,因而,所谓的香港模式在操作起来还有相当的难度。一是中国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比较权威的指数,中国的盈富基金没有可跟踪的对象。二是国有股的形成过程不同,香港是在狙击对冲基金时不得已而拥有了巨额国有股,而内地则是由于在上市公司上市时自然形成的。三是两地市场基础有很大差别,香港是比较规范的市场,内地则由于公司治理缺失,违规现象比较严重,两地股市的市盈率相差几倍。

  因此,所谓的香港减持模式不是拿来就能用的,而未来一段时期内减持更可能的方式是,在股市不断规范化的过程中,使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逐步进入,通过协议转让并购的方式进行。但转让价格必须考虑二级市场中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公平,并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国际金融报/慧丰)

相关专题:中国股市大震荡


新闻大观>>经济新闻>新闻报道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