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大观 | 中新财经 | 中新体育 | 中新影视 | 中新图片 | 台湾频道 | 华人世界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专著 | 供稿服务 | 广告服务 |
|
中国“海洋一号”卫星实现五大关键技术突破 2002年05月15日 11:07 中新社太原五月十五日电(记者孙自法)中国“海洋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张永维今天在此间说,“海洋一号”卫星不仅结束了中国没有海洋卫星的历史,而且在五项关键技术上实现了突破。 这位总设计师介绍说,“海洋一号”卫星体现了小型卫星研制的技术优势,其五项关键技术突破包括首次使用机械制冷方式、水色仪成像首次采用K镜像消旋技术、首次采用单轴驱动器驱动两个太阳翼技术、在长寿命卫星上首次采用GPS实现卫星自主定位、解决了从太阳同步轨道向准同步轨道降轨中的肼燃料污染问题等。 机械制冷是水色扫描仪红外通道设计中的重要关键技术。传统的辐射制冷必须满足“不见太阳,不见卫星,不见地球”的“三不见”条件,辐冷器必须对着冷黑空间工作。而在海洋一号卫星上使用的机械制冷方法则不然,它没有“三不见”的要求,而且制冷温度更低,能为水色仪在低温环境下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 为了提高水色扫描仪的探测灵敏度,扫描仪采用了K镜像消旋技术,它通过多元并扫,像一个三百六十度旋转的镜面一样全方位地捕捉海面的各种信息。这在中国是一项新技术,它的使用可使卫星获得十个谱段海面暗目标的清晰图像,从而提高了对海洋目标的探测能力。 海洋一号卫星采用了单轴驱动器驱动两个太阳翼的技术,这不仅在国内是首创,而且在国际上也不多见。由于卫星上使用了网络技术的最新成果,进行星务信息系统管理,整颗卫星就像一个局域网一样,设备之间都“手拉手”地通过计算机对话,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电缆的数量与重量,同时也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卫星研制的电信号干扰难题。 张永维认为,“海洋一号”卫星新技术集成度高,达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即使与现在服役的国外同类卫星相比,“海洋一号”卫星的某些技术指标也有过人之处。 今天上午,中国首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与第六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D”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两颗卫星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一同送入太空。
|
|||||
|
新闻大观| | 中新财经| | 中新体育 | 中新影视| | 中新图片| | 台湾频道| | 华人世界|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专著| | 供稿服务|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