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首页>>>>新闻报道

话题:《哈利波特》让中国儿童文学尴尬

2002年01月11日 15:37

  当英国女作家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第四部——《哈利波特和火杯》在英国和北美同时上市时,她或许没有想到,这一次,整个欧洲、北美甚至全球都在因她笔下的那位手执魔棒的小男孩而狂热。据全英国的书店统计显示,《哈利波特和火杯》创畅销书销售速度之最。美国最大的连锁书店订购数高达36万本,这个数字是该书店以往图书订购数的10倍。网上最大书店亚马逊的预订数也已突破了40万本,创了亚马逊开业以来的销售纪录。出版商本来担心这部厚达752页的巨著会把孩子们给累着了,但小读者们却大呼“过瘾”。我国10余家出版社争抢《哈利波特》中文版权……

  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非常发达的今天,一部儿童文学作品能够取得这样大的轰动,应该说这是一个奇迹。在我们感慨于《哈利波特》使西方那些沉溺在电视、电脑面前的孩子们能够重新回到书边的时侯,也就自然而然地想到我国儿童文学所面临的尴尬:在去年“六一”前夕举行的两项儿童文学大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和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的颁奖活动中,前者中的科学文艺奖项和后者中的科学文艺奖项均无人问鼎。而据了解,前者已经连续3届空缺,后者两次为科学文艺类设立大奖,最后都不得不以空缺而告终。

  这只是我国儿童文学创作不景气的一个重要信号。专家指出,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数量和质量上的空前发展之后,我国儿童文学如今正陷入困境:作家卖力地创作,出版社挖空心思地宣传,但与小读者却是日益疏离。据各出版社提供数据,儿童文学读物很难发行上万册,像这两年评价甚高的《草房子》、《男生贾里》发行量均未超过10万册。作家葛冰用“三多”来形容当前我国儿童文学的创作形势:出版社多,作家多,作品多。但他同时指出,“多多”并非“益善”,质量与数量的严重失衡导致庞大基数下精品寥寥,让人耳熟能详的作家作品日渐减少。那么,面对席卷全球的《哈利波特》,不争气的中国儿童文学,又该做些什么样的思考?

  在谈到《哈利波特》时,该书作者罗琳女士讲过一席颇为耐人寻味的话:“儿童读物不是教科书,其目的不是要教会孩子们什么特定事物。这不是文学的特性。人们确实能从文学中得到一些东西,但可能只是教你如何开怀大笑,而并非每次都像打你一个耳光一样让你吸取教训。孩子们肯定能从《哈利波特》里学到一些东西,但我害怕看到这样的情形:孩子们看了两三章就掩卷沉思:‘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东西呀。’”在这一点上,《哈利波特》无疑是成功的。而中国儿童文学的弊端恰恰就在这里。一些作家没有真正思考过现在的孩子需要什么,而是一味地走“告诉你一个道理”的老路子,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儿童文学作品并没有反映真正的儿童生活,而只是反映了成人理解的儿童生活,或是希望儿童过的一种生活的状况。这种虚伪的关爱阻碍了儿童文学的发展。我们的一些成人文学作家加入儿童文学创作,一方面为儿童文学创作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但同时往往不可避免地站在成人立场发表观点,甚至某些“成人笔法”——要么险情迭出(凶杀、历险故事),要么“风情万种”(早恋故事)。且不说这种“笔法”存在着误导的可能,单说能否受到孩子欢迎,就得打上一个硕大的问号。

  《哈利波特》来到中国,这对中国的孩子来说,或许是一种幸运。可对于顽疾在身的中国儿童文学来说,是不是也到了该反省自己的时候了?(中国文化报 刘朝)



相关报道:《哈利波特》下月中国上映 “小哈利”有望来华
相关报道:图文:《哈利波特》原著作者罗琳低调结婚
相关报道:《哈利波特4》中文版台湾将推出 首印60万本
相关报道:《哈利波特》香港首映报捷 连场爆棚势如破竹

>新闻报道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