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大观 | 中新财经 | 中新影视 | 中新图片 | 台湾频道 | 华人世界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专著 | 供稿服务 |
|
中国入世聚焦:中国电影将在阵痛中"腾飞" 2001年11月10日 21:45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十日电题:中国电影将在阵痛中“腾飞” 中新社记者朱沿华 从今天起,中国重归“世贸大家庭”,以海纳百川的姿态向世界敞开自己宽广的胸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接踵而来。面对气势汹汹的国际“大鳄”,一直在凄风惨雨中飘摇的中国电影究竟命运如何?有悲观者云“必遭毁灭!”但是,北京电影学院理论研究室主任王志敏教授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见解。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是一个乐观派”。 王教授认为,中国加入世贸对影视产业必将产生良性影响。多年来,中国电影惨淡经营很大部分是决策人与操作者的观念步入误区所致。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等机构的成立说明,面对入世挑战,中国已经做了机构、人员、资金等方面的准备,现在缺的是一个“洗脑”的过程。一旦走出误区,中国电影便会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因为“中国人从来就不缺乏智慧”。 中国巨大的市场对国际电影业无比的诱惑不言而喻。今年上半年,世界八大电影公司之一的环球公司九位总裁不远万里乘专机出席他们与中国合拍的电影《庭院里的女人》在北京的首映式就是最好的证明。只要中国电影市场大门一开,谁也无法阻挡他们与中国“亲密接触”的脚步。每年增加几部分帐大片也不可能满足他们的“好胃口”,资本、技术、人员的直接介入,全面占领中国电影市场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在此情景下,原本就处于劣势的中国电影业必将难逃“受伤”的厄运。 但是,王教授认为这对中国电影并非毫无益处。首先,电影年产量可达三百部的中国受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多年来都停留在年产一百部的非饱和状态,导致大量的人才流失。外资的介入,正好是个补充,为中国电影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在中国拍电影还属“烧钱”行径。但在国外,被纳入工业生产的电影工业则是一门科学,如影片的成本利润核算、制作发行、后电影产品的开发等。随着入世之后双方“打交道”频率的提高,国外先进的理念将彻底改变中国影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就好比穷人和富人交朋友,时间长了穷人肯定要向富人学习,使自己“脱贫致富”; 此外,进口影片的大规模“入侵”必然导致中国电影对本土文化更深切的关注,这将是中国电影对付“外族”的制胜法宝。在外国大片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观众会因为猎奇的心理对其趋之若骛。但是时间长了,中国人还是更渴望了解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事实证明,只有中国人最了解自己,外国人拍中国故事终究是“隔靴搔痒”。 王教授最后指出,入世之后,中国政府将会从政策上为中国电影提供三至五年的保护期。期间,每年进入中国院线的进口分帐影片不会超过三十部,外资也不能在中国修建影院,建立自己的独立院线。相信经过重创的中国电影会抓住这个最后的机会迅速进行调整,负重前行,最终振翅高飞。 |
|||
|
新闻大观| | 中新财经| | 中新影视| | 中新图片| | 台湾频道| | 华人世界|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专著| | 供稿服务| | 联系我们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