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大观 | 中新财经 | 中新影视 | 中新图片 | 台湾频道 | 华人世界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专著 | 供稿服务 |
|
中国电信各阶层观察 2001年10月31日 11:13
声明:本版文章之版权属于原作者及原刊载媒体,如转载请与原刊载媒体联系,谢谢合作。 近日来,关于中国电信将进一步进行拆分的消息满天飞,将人们的注意力再一次集中到中国电信上来。 据笔者的信息,拆分中国电信集团已经高层讨论决定,接下来只是一个具体实施的问题。其他组合方案还有待公布。因此,想全面预测中国电信业的走势,现在还有些困难。不过,回顾和分析中国电信体制中各个阶层的角色与定位,对于观察未来应是一件不无裨益的事。 运营商 运营商是中国电信业的主力阶层,他们站在最前台,嗓门最大,但赢得的喝彩不多。 运营商首当其冲要数中国电信,这是运营商中的“大哥”。当初全中国就这么独一份买卖,官商不分。后来对其一步步改革、一层层削离,把寻呼给了联通,移动和卫星通讯单独组建公司,邮政、电信分开,政企分开,结果成了今天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挂牌只有一年多,眼前又面临进一步的拆分。据业内人士透露,分成南北两块还是中国电信自己上下运作、从而避重就轻的结果。因为此前有建议把其长话与市话分营、数据与话音分开。 而就电信内部来讲,数据这一块的“离心力”一直较强,总想拉出去单干。数据局原总工程师刘韵洁离开电信后,成为力主数据、话音拆分的言论发表者之一。不能排除数据局现任领导无法开口而假借刘表达意愿的可能性。 应该说,挂牌一年多来,中国电信集团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多年来的一些问题积重难返,拆一刀可能有助于解决服务问题、管理问题、效率问题等等。 中国移动是占了便宜的“老二”,面对“老大”和其他“小弟”不理,闷着头只管大吃大喝。原中国电信前景最好、发展最快、利润最高的业务给了它,退休职工、不良资产一点没带,可谓轻装前进。现在,在广东等发达省份,电信业务的增长中,移动通信占到了一半以上,而固定电话却只有20~30%。顺应个人通信的潮流,中国移动在壮大成长,不出几年,谁是主体运营商就很难说了。 中国联通是“老幺”。有人可能会说,比联通小得多的不还有吉通、铁通和卫星通信公司吗,怎么说联通是“老幺”呢?的确,联通这几年的成长是突飞猛进的,规模与以往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当初成立时,联通以几家部委的名义向邮电部挑战,信誓旦旦地要担当起打破电信垄断的重任。但实际上,拿到固定电话牌照后,联通虚晃一枪,在天津、成都象征性地比划了一下,就一头扎进了移动业务中,再也不管中国电信的垄断了。在移动领域,又与中国移动形成了事实上的双头垄断,变成了既得利益者。“反垄断”这样的词,很难从联通的嘴里说出来了。从获得独家CDMA经营权上来看,联通一直没有摆脱当初成立时“撒娇”的路数,“我是老幺我应当”的架势十足。 中国网通成立时,目标是成为与众不同的新电信。但几年下来,没留下什么印象:大家可能都知道网通,但要说是干什么的,恐怕很多人都说不上来。 至于吉通,很多人只知道他卖过IP卡。 铁通的出现很是热闹了一下,因为它声称在固定电话上要打破电信的垄断。但有业内人士说这不过是一种姿态,固定电话利润薄,谁也不愿多投入。卫星通信高高在太空中,不说也罢。 现在要注意的还有两股势力正极力挤入电信业,一个是电力通信系统,一个是广播电视系统。 这两大系统与其他中小运营商不一样,不可小视。铁通局限在铁路沿线、吉通就几条微波线路、网通除了骨干网没别的。而电通和广通却已经有了进入千家万户的线路,一旦经营电信,有着惊人的爆发力。 当然,用供电线路打电话,对我们来说还只是一种技术。但用有线电视光缆打电话,已经是一种应用了。问题的关键,就是一个许可证。 广电和电信其实都有互相进入的实力,在地方,双方也曾为此打得头破血流,甚至出过人命。国务院专门下文,强令双方不得互相涉足对方地盘。 如今,加入WTO在即,加上电信业重新构建版图,广电系统再一次强烈提出了进入电信竞争的要求。而在准入问题上,国家广电总局和信息产业部之间针锋相对,公开提出了“不对称准入”的要求。即电信进入广电,不行;广电进入电信,行。理由很简单:打破电信垄断。 事情到了这一步,“打破垄断”成了一个人人可以扛的大旗,尽管目标各不相同。 制造商 在食物链中,制造商处于运营商的“下游”。表面上,制造商是运营商的“孙子”,低眉顺眼,点头哈腰。 说是联通进行CDMA设备招标的时候,派人去香山饭店联系住处。联通的人对香山饭店说,我们准备在你们这儿开招标会,你们给我们具体办事的来点零花钱就行。饭店一听就急了,连吃带住七天,你们不光不给我们钱,还要倒找钱,天下哪有这样的理?联通的人说了,我们在这儿吃住,你赔钱了不是?别人在这儿吃住你可以提价啊!我保证你大赚一笔。 结果怎么着,联通一住进香山饭店,那些制造商全来了,国外的有爱立信、摩托罗拉,国内的有中兴、华为,呼拉呼拉来了几十家,吃住不问价钱,多少钱都得住这儿。最后,香山饭店的人乐得合不拢嘴,拉着联通众位大爷的手不舍得放开:爷,您什么时候还来啊! 当然,这只是一个口头相传的故事,不足为凭。 制造商一方面要对运营商推销基站、交换机等设备,另一方面要直接面对消费者推销其手机、电话等终端设备。两个方面都是制造商的衣食父母,按说应该一视同仁。不然,前者是大户,后者是散户,所以态度上就有天上地下之分。 比如国外手机制造商在卖手机时,就很耍过一阵子横,直到眼下“三包”出台了,他们也就没话说了。还有些外国大公司,门难进、脸难看,别说你想买他的手机,就是他请过去的客人,也会给你个“下马威”。比如说位于北京东三环大北窑的摩托罗拉中国公司总部,想进去,先搜包。就是进入电梯前,两名保安会强行要求你把手中的包打开让他们看,否则别想进去。出来时再打开一次。最讲“人权”的美国人,到了中国怎么就变了?桔有生于淮南、淮北之分,美国人总不会说,他们是因为到了中国,就变得不讲人权了? 管理者 作为最高阶层,中国电信业的管理者有多家,最主要最直接的是信息产业部及其下属的电信管理局,同样,各省也设电信管理局。而各省的信息产业厅似乎只管电子而不管电信。 信息产业部管电信有传统了,吴基传部长当年就是邮电部长,当时是政企不分,他既是部长又像全国所有的邮电业务的总经理。 但信息产业部管电信也管得很吃力,以至于许多政令没有得到执行。先说这无线市话吧。中国电信没有移动牌照就发展无线市话。信息产业部先是下命令说,只准在中小城市搞,大城市不许搞,理由是这是一种过时的技术。可现如今不少省会城市都上了马,甚至深圳这样的明星城市也发展得热火朝天。 后来信息产业部又下命令说,无线市话不得与固定电话同价,必须提高到0.20元一分钟。但全国至今没有一个地方执行。四川省电信公司还会同省物价局给信息产业部回过一个公文,意思是说你那个命令不适合我们这个地方的实际,对不起,无法照办。 电信公司的人提起电信监管,总觉得受到了不公平对待:移动通信发展那么快、利润那么高,你不好好管,却对我们实行不对称管制! 联通和移动一方面经常告电信公司的状:互联互通问题、无线市话问题等等,另一方面底下又打得不可开交。 据报道,9月5日,一对老冤家在同一天来到了德阳市工商局商标广告监管科,投诉对方的不正当竞争行为。9月18日,德阳联通向德阳市中级法院状告德阳移动不正当竞争,索赔150万元。 这只是全国数不清的“战斗”中的一例。信息产业部的全国统一价格实际只在北京等少数几个大城市有效,其他各省市都已狼烟四起。从各种名目的本地通到形式多样的包月制,从边远的新疆到最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手机价格五花八门,信息产业部的权威受到了空前的挑战。逼得信息产业部放出话来,谁再不听话,取消其经营牌照。可这又不是路边小店,一家一块营业执照,说拿走就拿走了。你能因为移动或者联通下面这些子公司或孙公司的行为,就取消其全国范围内的移动牌照? 用户 这是电信业的动力源泉,也是食物链的最末一环。中国拥有地球上最庞大的电信用户群。中国拥有世界上最热情的手机使用者。目前,中国手机用户超过1.3亿,超过美国,世界第一;固定电话用户超过1.7亿,以每天10万部以上的速度增加。就是说,在中国每四个人就用一部固定或者移动电话。 见多识广的人说,世界上最好的手机都卖到中国来了。你到美国看,摩托罗拉第一代的数字手机甚至还有人用;你到新加坡看,咱们这儿最过时的诺基亚5110还有很多人用。笔者在过一张外国通讯社发的新闻照片,说的是美国最新研制出一种车用电话系统,其中试验用的手机居然也是诺基亚5110。 在很多中国人眼里,用一部最新型的手机,大概是身份的象征。侯耀华就曾在电视中说,他没别的爱好,就喜欢手机,出一种新的他就换一种。 前不久,去贵州出差,路上出了点事故,引来了两位警察。同事悄悄告诉我:瞧见了没有,那警察用的是摩托拉罗的6188! 都说移动资费太高,有点离谱。可这些人打起电话来,就跟不要钱似的。前几天在广东,一位公司的办公室主任说,他每个月手机费就得两三千元。当然,这些主儿手机不是自已花钱买的,话费都是公家报销。可也有的人工作没几年,手机也是天天换;一个月就拿一千多块钱,一个月也敢打六七百块钱的电话。不知道什么原因造就了这种电信消费的狂热。 中国电信用户中也存在另外一个极端。 有人说,北京不少快递公司的业务员都是这样使用公用电话的:拿一张IC卡,拨通公司总部的一个手机后挂断。不一会儿,公司就打回到这部公用电话上来了。这样,公用电话费和手机费都省了。在农村和山区,还有很多用户装了电话不是用来打的,只是用来接听。贵州全省有190万部电话,但其中有几十万部一年连一个长途电话都不打,十几万部甚至连一个市话都不打。这种现象在新疆、在西藏都很常见。 马上就要加入WTO了,电信这一块,是当初谈判时最艰苦的方面之一,想必也是变化最大的一个方面。专家说,加入WTO,实际上考验最严峻的是政府。运营商都是无所谓的样子,反正都是国家的资产,今天这样拆,明天那样组,保证有口饭吃吧。 制造商倒是处惊不乱,外国公司长驱直入,在中国市场该占的地儿都占了;中国公司全力抵挡,能使的招儿都使了。 都说WTO对用户来说是利好消息,服务会大大改善。可到底如何,还有待实证。只是别学摩托罗拉公司里的美国人,到了中国就变了味了。 摘自:《科学时报·中关村周刊》 |
|||
|
新闻大观| | 中新财经| | 中新影视| | 中新图片| | 台湾频道| | 华人世界|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专著| | 供稿服务| | 联系我们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